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萧县
萧县退役军人王迪:本色不改“迷彩绿” 服务群众“冲在前”
来源:李影 何雪峰 2022-11-02 19:35:28 责编:纵强 许梦源 王逸群

2013年4月,王迪(左一)身背孩子和队员们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震受灾地区救援。

他是一名退役军人,带领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抗洪抢险、疫情防控、无偿献血、助农增收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安徽省最美退役军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和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他就是萧县退役军人创业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王迪。

汶川抗震救灾中,他舍生忘死,是唐家山堰塞湖抢险15勇士之一;郑州抗洪抢险中,他和战友们奋不顾身,成为受灾地区人民信任的“钢铁堤坝”;在四川雅安地震等10余次重大抢险救援任务中,他带领志愿服务队共计投入各类救援物资价值约500万元。今年夏天,泗县血库告急,王迪领着协会100多名退役军人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仅3天就献出4万多毫升“爱心血”,解决了当地的“血荒”。抗击疫情期间,王迪和战友们站在防疫最前沿,并为过往车辆免费发放了13万瓶“爱心水”,温暖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司乘人员。

1986年出生的王迪曾是一名军人,2009年退役后回乡创业,并一直参与应急抢险等志愿服务。2019年,他领着一批志同道合的退役老兵,成立了萧县退役军人创业协会,在自主创业、振兴家乡的同时,义务承担应急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曾赴四川、山西、河南、云南等地参加抢险救援。目前,该协会有退役军人667人,其中4人被评为“中国好人”。

一方有难,我们力争最短时间内赶到

“王胡子来了!”多年参与应急抢险,使王迪在全国的志愿者队伍中颇具声望,但多数人不知他本名,见面都喊绰号。

由于经常接连“参战”,王迪总是数月不刮胡子。他这种“拼命三郎”的形象和那句“一方有难,我们力争最短时间内赶到”的口头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擅长20多种专业救援技能,随时关注全国的灾情险情,专挑难啃的“硬骨头”,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2021年7月20日傍晚,河南省郑州市遭遇罕见特大暴雨,城市内涝严重,大量人员被困,道路上到处都是被洪流冲乱的车辆。当晚10时30分,刚忙完苏皖抗洪救援任务的王迪带领133名退役军人,携带冲锋舟、无人机、生命探测仪等百余套装备,驱车数百公里,星夜驰援郑州。

7月21日凌晨3时30分,王迪和战友们火速赶到受灾最重的金水区,展开救援。得知厚忞幼儿园师生被困一夜,王迪向着队伍高喊:“我们就是牺牲,也要把孩子们安全救出来!”四周一片漆黑,王迪和战友们蹚着近脖子深的水抵达学校。他们把自己身上的救生衣全部脱给老师,在每个孩子身上裹上小棉被……经过12小时奋战,成功解救被困的63名师生和800余名群众。

渴了、饿了,就拿矿泉水和泡面充饥;累了、困了,就在地上轮流休息片刻。连续奋战3天3夜,王迪与战友们又连夜挺进河南省卫辉市,参加抢险救灾。7月24日凌晨4时许,连夜转移了受困群众176名。人员设备高负荷运转,正当王迪准备安排大家稍作休整时,一位大爷跑来求助:“家里还有母女三人……”王迪和战友们立即出发,用时4小时,将一家四口安全转移到安置点。此时,王迪因体力严重透支,一下子瘫倒在地。

向险逆行,多少次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在阜阳市王家坝的一次抗洪抢险中,王迪乘坐的冲锋舟被巨大暗流卷得左右摇摆、操控失灵。生死关头,他和战友果断处置,与漩涡奋力搏斗了20余分钟才转危为安,之后继续投入战斗。

“天当被子地当床,鸡腿泡面赛米香。退役军人铁血汉,擒完洪魔把乡还。”王迪在一首诗中抒发了他和队员们的豪情。

震区开餐厅,让群众免费吃上热乎饭

如今,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提到多年前地震废墟上的“爱心餐厅”,许多人都会有暖暖的回忆。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当时王迪正带孩子去动物园,得知消息立即返回,带领杜坤等退役军人赴川救援。4月22日上午,他们在救援途中遇到了成都六十度快餐店的人员。对方正组建“爱心餐厅”,准备向受灾地区群众免费供餐,因另有任务,便问王迪能否接手爱心餐厅?王迪毫不犹豫地承担了下来。

“震区开餐厅,要让群众免费吃上热乎饭。”王迪对队员们说。他对餐厅实行军事化管理,成立了后勤组、应急组、运送组等7个小组,配菜洗菜、蒸饭炒菜、打菜打饭均有明确分工。那些天,每天前来就餐的受灾地区群众达上万人次。一份份热气腾腾的免费餐,为受灾地区救援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持,更给受灾地区人民带去了温暖和力量。

他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时常被感动着。一支志愿者队伍送来120袋大米,一家工会组织送来冬瓜、土豆等50吨物资,一位不留姓名的汉子每天都准时用摩托车从2公里外送来水……还有一位家里受灾的70多岁老太太背着小背篓,送来4棵包菜,被婉拒后,竟坐在王迪面前不起身,说:“你要是不收,我再也不吃爱心餐厅的饭了。”在扶起老人的一瞬间,王迪泪如雨下。

“国有难必战,民有困必帮。”王迪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只要国家有需要,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若遇难事,请拦停。”萧县退役军人创业协会的每部车辆都印有这样一行字。队员们准备着随时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奉献爱心。近年来王迪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安徽省最美退役军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和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乡村要振兴,老兵当先锋

“乡村要振兴,老兵当先锋。”日前,萧县退役军人创业协会举办“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大舞台”活动,王迪慷慨陈词,与30多名自主创业的退役军人一起签下“军令状”,发誓投身乡村振兴,干出一番事业来。

今年夏天,萧县数十万公斤娃娃菜滞销。王迪在发动协会会员购买一批菜的同时,赶赴南京等地的大型市场推销,短时间内就将滞销娃娃菜销售一空。“如果不是这些老兵,俺种的娃娃菜就全都烂在地里了。”蔬菜种植大户郭勇含泪说。

近年来,王迪牵头开展“抗击疫情助农富”大型公益项目,跑遍了全国几十个大型市场,为萧县滞销农副产品找市场、拓销路。他手拿一瓶矿泉水,脚穿千层底鞋的形象打动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家。3年来,王迪和团队成员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共帮助群众销售农副产品5000余万元。

为增强萧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王迪引导退役军人抱团发展、产业互补,组建退役军人乡村振兴产业联盟,并开办“退役军人创业大讲堂”,邀请高校教授、法律工作者、财务工作者、创业达人、优秀企业家等前来进行创业辅导,现已开办80余期。王迪还自掏腰包,让12名农村籍退役军人走进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进行深造,帮助他们通过产业调整科学致富。为解决退役军人创业资金短缺问题,王迪联系金融机构,通过互担等方式为他们解燃眉之急。

退役军人代新桥在王迪的帮扶下,开办家庭农场,经营“农家乐”,辐射带动众多周边农户。退役军人刘步在学习以后,通过技术革新、产业链优化,把一个年产值数万元的家庭作坊,做成了年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科技企业,成为带动乡邻致富的“领头雁”。像代新桥、刘步这样参加“退役军人创业大讲堂”的萧县退役军人有2000余人,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急先锋”。

“戎装虽解,军魂永在;岁月流逝,本色不改。作为退役军人,我们将永远保持冲锋的状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王迪动情地说。(李影 何雪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