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宿松县
退役不褪色 驻村展风采——记宿松县隘口乡隘口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郭培良
来源: 2022-11-30 17:32:04 责编:侯剑 胡明兵 王逸群

郭培良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省委老干部局选派驻村干部。从省直机关工作到宿松县隘口村驻村帮扶,他始终发扬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把军队的光荣传统带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把曾经的贫困村变成隘口乡先进村、宿松县壮大集体经济示范村,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地制宜 拓宽致富新路子

2021年6月,郭培良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主动请缨到宿松县隘口乡隘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农村,必须和村民打成一片,融入到他们的生活生产当中,为他们解决迫在眉睫的难题。”郭培良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隘口村共有332户已脱贫户,郭培良到村子的第一步,就来到田间地头、群众家里和村民交谈,把村里这300多户人家全都跑了一遍。经过一个月的时间,郭培良摸清摸透了村里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现状及组织建设等情况,带着乡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一起商量对策、谋划方案,制定出隘口村乡村振兴三年发展规划。

有了蓝图就要一鼓作气绘到底。郭培良把发展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首要任务,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后到常州、铜陵、霍山、山东等地考察鸡枞菌、黑木耳、有机水稻软米等农作物种植技术。经过考察学习和专家技术指导,郭培良引进鸡枞菌、羊肚菌、米斛、甜瓜、甜糯玉米等7个适合隘口村试种试产的特色种植品种。

2021年底,郭培良充分发挥省委老干部局与隘口村的桥梁纽带作用,为隘口村争取到帮扶资金100万元,扩建羊肚菌大棚12座。羊肚菌收获后,利用大棚衔接套种黑木耳,集体经济收益增收25万元。为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收益,郭培良又托战友想方设法找到霍山县一家种植米斛的公司,促成与隘口村签订五年合作协议,由该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共同种植20座大棚米斛,仅此一项每年为村级增收60万元。

2022年开年,郭培良又为村里申请到资金46万元用于特色产业项目发展,他还积极选派致富能手、技术骨干到霍山学习米斛种植技术。如今的隘口村,24座羊肚菌大棚全部投产使用,种植黑木耳30亩、米斛15亩、“东甜糯”100玉米3亩。通过多元化发展特色种植业,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2021年隘口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2022年将突破100万元。

为民解忧 山村旧貌换新颜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全心全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这是我不懈的追求。”来到隘口村后,郭培良发现村容村貌有待改善,村部办公设备老旧,党员活动中心陈设简陋。

于是,他四处奔走,为村里筹资144万余元,建设成高标准的篮球场和乡村大舞台,对村内广场和道路进行硬化绿化,全面提升村级活动场所标准化规范化设施功能,办公环境全面提升。

郭培良与村“两委”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点,对县、乡、村主干道沿路进行整治,对省道249沿线民房、庭院、门户进行清整美化。眼下,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排列整齐的新房、走向有序的通信线路,坐落在青山绿水间,向人展示出这座小山村的新貌。

为了联系好群众,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郭培良推出网格化精准服务,自己主动担任网格长,村“两委”班子、村民小组长任网格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党员联户”制度,根据党员能力大小,给每一位党员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户作为联系户,定期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点点滴滴的工作,折射了一名退役军人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情怀。

多点发力 凝心聚力强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郭培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头雁”作用,把抓作风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激活村“两委”班子队伍。在村党员干部中,他牵头组织开展“明职责、强素质、提效能、改作风”专项行动,制定分工表,明确岗位职责。郭培良秉承“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严格实施村“两委”早上8点开会布置任务,晚上8点开会总结落实的工作制度,彻底改变以往群众心目中村干部的旧形象。

带着党员干,做给群众看。3个月内完成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设施改造任务,4个月内完成新建32个大棚任务。在日常工作中,郭培良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事事身先士卒、处处率先垂范,从搬运黑木耳种植菌棒、装建大棚、采摘木耳,到疏通渠道、大棚值守、环境保洁,他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以一名退役军人的实干担当,推动全村营造积极上进的干事创业氛围。

“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和斗志,郭培良撸起袖子,扑下身子,从“驻村”到“助村”,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让军人本色在基层一线闪闪发光。(沈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