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萧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安徽省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以打造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四名工程”为载体,以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积极为全县人民谋中医健康福祉。
一是科学谋划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路径。根据国家和省市要求,结合实际,精心研究制定了《萧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量化目标指标、细化工作责任、硬化工作任务、强化落实措施,实行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突出以中医药传统知识和技术保护,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中医药传承发展实现“三个纳入”,即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财政预算、政府考核。切实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着力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龙头”。该县以县中医院能力提升为重点,一方面注重培育名科,大力加强县中医院康复科、骨伤科等重点专科建设,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发挥中医药特色专科的辐射带动优势,全县6家中心卫生院中医科获得省级特色专科称号。另一方面加大扩容增效,总投资4.2亿、总建筑面积约61600平方米的县中医院二期项目纳入全县2022年重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努力把县中医院打造成为全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引擎和“龙头”,带动全县中医药事业整体发展。
三是从优建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队伍。坚持人才为先,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医药人才引进力度,全县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医专业人才16人。同时发挥县级中医院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建立县中医院适宜技术推广中心,采取“传、帮、带、教”等形式,定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全县累计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人次5600余人次。基层中医药队伍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强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产业发展。突出创品牌、出名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因地制宜,积极培育打造萧艾、香茶菜等萧县版“十大”道地名药,2022年全县中药种植面积3700亩,不但开发了萧艾、萱草、香茶菜等中医药产品,而且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助力了乡村振兴。(郑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