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父亲印象不深,他在我三岁时就牺牲了,只记得看过他以前的照片,很瘦。”瘦,是他对父亲仅有的印象。眼前和我们交流的这位老人是英烈家属程贤海,他的父亲是因为战争壮烈牺牲的英雄——程友明。
程友明于1941年参军,时任新四军某部营教导员,于1947年牺牲。父亲去世的时候程贤海才三岁,他记忆中几乎没怎么见过父亲。程老告诉我们有关于父亲的故事他都是从老一辈那听说的。
当时部队在地方打仗,程友明因为认识字,在当时就算比较有文化的了,就去部队做了文书,后来打起仗来,他就放下笔杆子扛起枪当了步兵。程友明部队打仗是运动战为主,打起来的时候不分昼夜,经常晚上在这边,第二天早上就跑远了。
程贤海是被母亲抚养长大的,他的母亲是个非常老实忠厚的农村妇女,一辈子勤勤恳恳,自父亲程友明牺牲之后,生活就比较困难。“好在当时国家有补助,我上学的时候不用花钱,每个月国家还发给我零花钱,冬天没棉袄棉裤了还可以去领。”
受父亲的影响,程贤海也打算去参军,可是因故没有去成,随后就努力学习,考上了芜湖一所大学,入了党。身为烈士子女,程贤海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大学毕业后不忘故土,1972年坚持回到了蚌埠,建设家乡,扎根基层,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出于对父亲的敬仰,程贤海有很深的军队情结,虽然自己没能参军,但是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子女身上。他时常和儿子,也就是程友明的孙子程磊说爷爷的故事,教育程磊要做有用之人报效祖国,整个家庭爱国爱党的氛围非常浓厚。
程磊谨记父亲的教诲,对爷爷也是充满了敬意。程磊于199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上学期间正好海军部队来招人,1997年毕业之后就入伍海军后勤学院。2004年转业之后回到家乡,在蚌埠市政府工作。
程贤海表示:“我就想知道我父亲真正的墓在哪,其他没什么遗憾了,现在生活都好了,一切都满足了,经常有人来看我,前不久还有小学生来看望我,听我讲红色故事呢!”(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