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有着24年军龄、25年党龄,26年来一直工作和生活在蚌埠市的团职退役军人,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高的标准、顽强的作风,努力塑造一名合格军人形象,他就是退役军人马志强。
2016年,马志强从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退役选择自主择业,自觉践行军人誓言,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做到了退役不退志,退役不褪色,自2019年到蚌埠市龙子湖区老年大学工作以来,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积极构建“文化、理念、制度、实践”四维一体的治校模式,蚌埠市龙子湖区老年大学被授予“2022年安徽省示范老年大学”,马志强 2022年7月荣获“安徽省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军人情结扎根心中
小时候,马志强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名军人,1993年底,他如愿穿上戎装来到军营。后来,他考上军校提了干,在某军校政治部宣传科担任新闻干事、院刊记者编辑等职务。随着军队改革需要,他在2016年底选择了自主择业转业方式,阔别了24年的军旅生涯。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我得知脱下心爱的军装那一刻,有一种莫名的酸楚涌上心头,泪湿双眼。其实,让我真心留恋的,就是这个培养我、锻造我的部队“大熔炉”,在我的心里依然还有没做完的军人梦,这都源自于那份已经浸入骨髓的军人情结。”马志强说。
一幕幕军旅生活影像重现眼前,在记忆深处,如强化训练演兵场、演习实操练兵场、文娱演出大舞台、抗洪抢险第一线……都留下了他精心采访报道的身影。解放军总后勤部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干部、三等功奖章……都见证了他默默辛勤付出的汗水。最难忘的一句口号,是步入新兵连时就高喊的“立志军营,报效祖国!”已深深地扎根在他心中,至今无怨无悔。
退役情系老年教育
在离开部队的那些日子,马志强也有过失落感,但是他很快调整心情,时时刻刻鼓励自己、提醒自己,即使脱下了军装,也要保持着革命军人的信念和勇气,坚守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应该继续为社会做点事。”几天后,马志强把自身的业余特长充分发挥出来,自创了自媒体《爱尚珠城》微信公众号,发行传播量如今将近1000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人的。2019年夏天一个偶然机会,经人推荐,马志强受聘到新成立的蚌埠市龙子湖区老年大学工作。万事开头难。他首先从招生工作开始,报名收费、制作课表、建立档案……每天都是忙到很晚,直到门卫师傅推门提醒才下班。
接下来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从聘请专业老师、成立班级组委,到制定规章制度、编写教学教案,再到筹备开学典礼、召开评学会议……又是好几天“连轴转”,凭借着一个犟劲儿,要么不做,做就做好。
有一次课间,马志强在走廊里看见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学员正在背诵歌谱,手打节拍忘我地哼唱着。 “这位老人家,您休息一会吧,怎么还这样用心学唱啊?”老人笑着回答:“我们的晚年生活,能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觉得很知足啦,特别感谢政府的关心!我咋能浪费这宝贵的学习时间呢!”听到这一席话,在马志强心中增强了信心和为老年教育事业奉献力量的决心。
在2020年大年三十,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使老年大学不得不停课,所有老年学员都待在家里不能外出。怎么办?是停止办学吗?马志强突发奇想,可以尝试开启一种新型授课模式——微信网课。他就用微信联系老师备课、班长组队,果然效果非常明显,学员们兴致勃勃地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线上授课学习,每天定时打开手机,线上学习、集中讨论、互动交流,微信群里气氛热闹非凡,一点儿也不亚于线下课堂教学实效。
不忘初心 矢志前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教学实践历练和不懈努力,有的班级精心排练的文艺节目参加了电视台录播演出,有的班级被地方报纸宣传报道,有的班级自编自导文艺汇演……看见这些老年学员在舞台上、镜头前尽情地表演、欢心地微笑,马志强发自内心地高兴。
为了突出教学效果,他给自己制定了跟课“三陪”制度:陪学、陪读、陪练。记得有一次,舞蹈班的上课音箱不能正常播放,他就专门开车去商贸城买了新型音箱;还有一次,器乐班有位老学员晕倒,他急忙拿药帮忙应急救治……“每每回想起来,这些都是一种幸福,是难以割舍的军人情怀和责任担当。”马志强说。
经过不懈努力,学校在2022年底被评为“安徽省示范老年大学”。这份荣誉的取得,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和干劲。马志强暗下决心,真心实意地服务好每一位老年学员,用最真诚的微笑点燃他们的激情,做好他们的“知心人”,在老年教育这个平台上实现目标追求和人生价值。(朱永鑫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