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合肥
难忘的榆中县农村工作经历
来源:​程勇 2023-01-17 19:34:30 责编:纵强 胡明兵 王逸群

有人问我,你从入伍到退休一直都在部队,怎么会有农村工作经历?说来话长,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活动,需要大批干部到农村驻队,甘肃省地方干部人手紧张,请求兰州军区给予支援。那时我在兰州军区某部工作,受组织委托,我被派遣到榆中县的一个军地干部混编的工作组,到农村去从事路线教育。

1977年的春天,我打起了背包和行李,离开了部队,开启了长达九个月的农村工作。我和榆中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干部同住在一户姓许的人家。当地的风沙大,干旱缺水、尘土厚积,外出必须要穿深腰解放鞋,一天工作回来,灰头土脸,只能用半盆水从头洗到脚。

吃饭是生产队农家吃派饭,每家一天轮流管饭,饭后结账,按当时伙食费标准每天支付4角5分钱和1斤半粮票。早饭通常是杂粮饼和几片咸菜,午饭和晚饭大多是面条,几乎吃不到米饭。蔬菜以土豆白菜为主。睡的是土炕,时时受跳蚤骚扰,眼看着它跳来蹦去,就是抓不着,无奈只能与跳蚤忍耐共处了。不过还好,房东在我的炕上撒了农药六六六粉,总算可以睡上安稳觉了!

当年的路线教育主要是以揭批“四人帮”为纲,大力批判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结合整党整风,建全领导班子。对我们工作队成员的要求是:要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除了正常的开会、学习外,大部分时间都要去田间劳动,农活主要是鋤草、引水灌溉、收割庄稼等。

路线教育活动多半安排在雨天或晚饭后。根据具体要求,有的教育活动要求全体人员参加,有的是生产队的党团员参加。学习内容有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等,我们要事先准备好宣讲文稿,必要时还要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增强教育活动的效果。

我负责的生产队四十来户人家,两百多人口,和他们相处时间久了,也会唠唠家常,他们会问起我家庭情况,要给我介绍对象,我告诉他们我已成家,还有一个娃。其实那年我才23岁,主要为了工作方便,减少麻烦。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可谓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安排,生产队的领导要自我对照检查,接受群众的批评帮助。生产队的队长、副队长、会计都是党员,基本觉悟、群众口碑还不错,当然也会有群众不太满意的地方。路线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发扬成绩,修正错误。逐步形成自觉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良好风尚。

时光荏苒,我在甘肃榆中县农村工作经历距今已有45年了,每每想起总有许多的感慨与不舍。在职时想回去看看,皆因工作忙而未能如愿,退休了又要带孙子难以分身。

我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那干堌的河沟、土砌的房子,那里的一草一木,还有那么多纯朴憨厚的笑脸。真的想知道他们现在生活的怎么样,他们的生活条件有了什么变化?村容村貌和自然环境有哪些改观?不少年长者恐怕已不在人世了吧?这些常常萦绕在我脑海之中…… 这是我人生难忘的一段经历,是金钱买不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的爷爷奶奶也是农民,小时候每年春节,爸爸都会带着我们回安徽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春节。我也曾在农村的祖父母家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我只是个上初二的孩子,对农村感觉就是文化生活太差,看不到电影。道路坑洼不平,雨天路滑行走困难。而参加农村路线教育工作队的我,已是一名军人并受过高等教育,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大半年的农村工作不但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深刻了解,对中国社会的结构认知也更加清晰。而且还使我体验了农民的清苦生活,砺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榆中县农村工作的这段经历,使我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以全面提升,成为我后来人生之路上前行的动力。但愿有生之年能重返甘肃榆中——看一看那里的乡亲,重新踏上我曾挥洒青春热血与汗水的那片热土!


作者简介:

程勇,1954年3月出生,1969年1月入伍,1975年6月入党,2014年4月退休,专业技术4级,合肥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五所休养干部。军旅生涯四十六载,退休赋闲喜欢动笔写写诗歌和散文,抒发一下对生活的情感和希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