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杜楼镇杜庄村位于镇中北部,311国道南侧。全村下辖8个自然村,人口1140户4420人,耕地约4819亩。过去的杜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少,村党组织基本上没啥钱为群众办事服务。自村“两委”换届后,杜庄村“两委”班子有了崭新的面貌,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逐渐清晰,瞄准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这条好“路子”。村“两委”班子从自身做起,带头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截至22年底,杜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已集约土地面积800余亩,入社群众200余户,通过采取自主经营模式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带动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开辟出一条致富新路径。
组织引领明确“方向感”
村集体没有钱为群众办事服务,群众有怨言,这一直都是杜庄村的薄弱点。为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杜庄村“两委”干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和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及征求党员意见的方式,深刻剖析造成村集体经济低下的原因和未来发展方向,瞅准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这条“捷径”。通过聚焦村内土地资源,把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基层党建与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统筹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增收,让“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为杜庄村集体增收的重要抓手。
▲杜庄村召开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进会
就这样,通过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前期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功集约了近500亩土地,为村集体带来了10余万元的收入。初尝“甜头”的杜庄村党总支书记张志永说:“我们计划把村集体收入的大部分都拿去给入社群众再次分红,以激励更多的群众把土地流转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让村集体得到增收的同时,让群众的利益最大化”。
干群关系延伸“前进路”
村集体有了增收,就要把利益最大化让给群众。目前,入社群众主要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折股量化后,除享受流转费收益外,按照具体章程规定,年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扣除各类生产、服务成本后,再给入社群众二次分红。此外,村民空闲之余还可进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务工,获取务工收入。杜庄村村民周永说:“之前在家种地不能致富,出去打工又不安心。现在我将家里的3亩地全部流转给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每年光租金就有2400元,算上在合作社打工赚的钱和分红的钱,每年总收入不低于3万元,现在别提有多高兴了”。
▲杜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喜获丰收
组织起来的力量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力量,更是干群关系融合的力量。杜庄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进一步构建了村集体和群众利益的共同体,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村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赢得了村内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保障。
萧县县委、县政府将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聚焦责任落实和机制创新,提升基层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撬动乡村振兴新动能,迈上乡村振兴发展新台阶。(刘震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