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埇桥区
舍生忘死为伤员——记“模范卫生人员”何宇晨烈士
来源:桂振岭 陈林 2023-02-13 17:12:04 责编:顾亦飞 胡明兵 王逸群

在宿州市埇桥区芦岭镇的盛圩烈士陵园,安息着十八位在盛圩子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其中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女英雄何宇晨。

何宇晨1920年4月出生在河南省杞县城关镇书院街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因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比同年孩子多了一些进步思想。1938年6月,因日军侵占而一度停课的何宇晨思想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日寇的暴行反复出现在报纸上、广播里,在还冒着硝烟的残垣断壁中,再也无法安心的读书了,于是何宇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教歌曲、发传单、贴标语,每天都被热情包围着、感染着的她,革命思想在快速成长。

不久后何宇晨和几个同一起来到离家十几里的新四军随营学校报名参军,被编入第一期卫生训练班,1938年11月,聆听了彭雪枫校长开校动员讲话之后,她更加努力学习和追求进步,1939年4月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集训结束被分到游击支队,开启她短暂而又光荣的战斗生涯。

1940年10月,何宇晨担任八路军四纵第1休养所看护长,在安徽涡阳一带与日伪顽斗争。皖南事变后,四纵改编为新四军四师,战斗增多,伤员随之增多,被分散寄留到淝河两岸群众家中,为了安全何宇晨剪了短发,每天着便装为伤员们治疗。

何宇晨把伤员安全看得高于一切,一次在李村刚为伤员换好药,村外突然响起枪声,警卫员小王突然跑过来报告,“看护长有敌人偷袭,我掩护你们撤。”说完向门外冲去,何宇晨背起伤员就向河边跑,她深一脚浅一脚,把伤员隐藏后,向着枪声远去的方向脱下了军帽。

由于敌伪封锁,根据地药品短缺,何宇晨和大家想了许多办法:用煮沸的盐水代替消毒药水,用煎熬的猪油代替消毒软膏,用蓖麻油通肠道等取得不错疗效。小赵在战斗中身负重伤,高烧昏迷不醒,何宇晨在处理好伤口后,用湿毛巾反复擦拭小赵额头身子,半夜时小赵终于苏醒,体温也正常了,何宇晨却发起了低烧,她洗了把脸,踉踉跄跄地向另一个寄留点走去。

1941年5月,四师奉命转战津浦路东的淮北苏皖边区,津浦路以东的宿东地区成为抗日和反摩擦的前沿,为加强这一区域的武装斗争,四师决定成立宿东游击支队,何宇晨主动要求负责支队的卫生救护工作。支队成立之初仅3名卫生员,每人都身兼数职,为了防备敌人的突袭,她们常常高度戒备,几天几夜得不到休息,这对于一个男兵来说也是巨大挑战,但是何宇晨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也坚持了下来。

7月到11月反扫荡期间,游击支队在叠路赵、史圩子等地多次挫败日军偷袭,何宇晨与她的战友穿梭在火线上,抢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被战友们亲切的称为“小何大夫”。

1941年11月19日拂晓,支队在芦岭盛圩子的会议刚结束,便遭遇100多日伪军前来扫荡,警卫连为掩护战友,与其展开激战,战斗进行到白热化,不断有人负伤和牺牲,此时的何宇晨只有一个信念,绝不能让伤员落到敌人手里,她冒着敌人的弹雨在前沿穿梭抢救伤员,在转运途中,她突然感觉左臂一阵疼痛,身子微微一颤,险些摔倒,赶紧扶住树干,她弯腰抖了抖身上的伤员,继续向前,在为其包扎伤口时,发现左臂在滴血,这才发现自己的左手臂受伤了,当背起第六名伤员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她的胸膛,她缓缓向前趴在地上,“小何医生、小何医生。”此刻伤员还趴在她的背上,急速地呼唤着她的名字,而她再也没有了回答。

战后新四军四师授予她“模范卫生人员”称号,彭雪枫师长在1942年淮北苏皖边区召开的参议员会议上,介绍了何宇晨的英勇事迹,并号召大家向她学习。

如今何宇晨烈士静静长眠在翠柏环绕的宿州市埇桥区盛圩烈士陵园,每天聆听着祖国的盛世欢歌。而她的故事被编进《盛圩之战 精神永存》的书里,被后世所永远铭记。(桂振岭 陈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