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热点新闻榜
尊崇之光照亮赶考之路——合肥退役军人工作交出优异答卷
来源:纵强 通讯员 曹玲娟 吴栋栋 2023-02-14 15:17:00 责编:顾亦飞 喻寒松 王逸群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掌声为盛会而起。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隆重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这是辉映未来的历史时刻。会场内,2300多名代表心潮澎湃、掌声雷动。

“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在习近平总书记宣读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内容时,距离北京1000多公里之外的合肥市庐阳区沿河路111号七楼会议室里,也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报告中提到的内容,为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正在集中收看大会的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群情振奋、信心满满。

近五年来,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直在朝着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勇毅前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退役军人事务部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指导下,该局认真践行“忠诚、为军、担当、奉献”系统文化,以创新为引领,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过去几年,退役军人王梦园每天都为停车发愁。

他居住的福禄园小区位于合肥市经开区海恒社区。小区交付于2000年,共有居民1435户,早期规划的停车位只有300多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区内新增车辆已达1300多辆,远远超出规划初期地上车位承载力。

王梦园退役回来后,做起了运输的行当,半夜给建筑工地拉渣土,下班的点通常是凌晨,经常是又累又困,转了几圈还找不到车位,让人特别恼火,无奈只得把车停在小区外面的停车位,再走1公里多的路才能到家,特别在冬天,更是难熬,冷风往衣服里面钻,像一把无情的刀。

“她经常跟我抱怨没地方停车。”老兵蔡圣宏的女儿蔡丽花有着同样的烦恼。

2018年8月,事情有了转机。合肥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正式启动。市、县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陆续挂牌成立。服务站成了为老兵们排忧解难温暖的家。

合肥包河区万年埠退役军人服务站一角

海恒社区福禄园居委会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后,福禄园居委会党委书记、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范玉霞带队上门慰问退役老兵时,得知了停车难的问题,后来她发现这不仅仅是退役军人的困难,也是小区很多业主的烦恼。

“把退役军人的事当家事。”范玉霞立刻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商讨增加车位的方案。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提议,却遭到了部分群众的反对。

有些住在一楼的住户,在自家门口的公共绿化带种上了蔬菜,不同意改造;有的因车位设在自家窗户,担心有噪音污染……增加车位是好事,但是推进起来阻力这么大,范玉霞一时也有些犯难。

这时候,蔡圣宏站了出来。他和其他退役军人还有热心业主在居委会支持下成立了工作队,想尽办法做居民们的思想工作。

“小区有老年活动室,老人们常聚在一起聊天、下棋,父亲总会趁着这个机会给邻居们做工作,让他们知道解决停车难问题是好事,对大家都有利。”蔡丽花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劝说,小区居民对车位的改造也没有那么抵触了。

居委会随即启动协商议事,搭建“四方汇”平台,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一起协商车位改造事宜,实现小区共建共治共享。2020年底,第一批改造的300多个车位投入使用,初步缓解了停车难问题。2021年,第二批改造的600多个车位也投入使用。

车位多了,更需要有序管理。范玉霞把这个新担子交给了辖区内的退役军人,向物业推荐了退役军人就业。经过培训,有6名老兵顺利上岗,他们把整个小区管理得井井有条。

几年工作下来,范玉霞觉得服务站不仅能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还成了引导他们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催化剂。群众工作、疫情防控、社区管理,到处都有老兵们的身影。

2022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表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福禄园居委会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创新举措,不仅是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强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恰好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同频共振。

从帮助退役军人,到依托老兵开展社会治理,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服务退役军人的“合肥经验”。目前,合肥市共建成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881个,其中市、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3个,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155个,村居(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1713个。

在此基础上,合肥市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好优待证发放、走访慰问、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立功授奖送喜报、建档立卡等工作,持续推进服务保障体系提质增效,实现从“有”向“优”的转变。

截至2022年底,合肥市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积极发挥“首问”和“前哨”职责,协助做好来访接待、来信办理、网上信访等工作,2022年市军服中心累计接待来访1171人次,协助处理各类信访件1313件;开展常态化全要素建档立卡,全市累计采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建档立卡信息209611人;累计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等家庭悬挂光荣牌约24.6万块,悬挂光荣牌达标率100%;为45058名退役军人建立数字化档案。

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后,如何让退役军人成为建设大美合肥的中坚力量,成了摆在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面前的新考题。

“志愿者都是有工资的。”“服务一天补助多少?”“估计都是摆拍的。”去年10月,在参与合肥市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安徽省老兵应急救援队队员为3000户小区住户运送完物资后,躺在潮湿地上休息的照片,登上了热搜,有赞美也有质疑。

事实上,他们已经在防疫一线奋战十余天。共有600余人次退役军人,在新站高新区、瑶海区、肥西县等地疫情防控点承担着入户核酸采集、生活物资配送、住户信息统计和两码核验等任务。

疫情防控期间,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给居民配送物资

“我们不拿一分钱工资,大家都是贴钱来干的。”其实,从开始做志愿服务以来,队长王彬总会听到类似的声音,但他们从不计较,“这是退役军人的责任和担当。”

这支2021年3月成立的队伍,在近两年时间里,先后参与了关爱帮扶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以及支援配合各类社会应急救援等多项活动。

让王彬记忆犹新的首次重大救援活动,发生在2021年7月20日。当时,郑州突发特大洪涝灾害,20名合肥退役老兵在他的带领下,前往河南支援。抵达重灾区郑州市中牟县白沙镇后,在当地应急部门的调配下紧急投入到被困群众转移中,连夜转移3000多名被困群众。

“我们凭着一腔热血冲到一线。”王彬回忆说,救援过程中他们得知某医院即将停电,如果发电机再不送到,正在手术的病人将面临生命危险。5名队员借了一个皮划艇,把发电机放在皮划艇上,硬是游着把发电机运送到了医院。因长时间在水里泡,队员们背上的皮肤用手轻轻一抓,皮就往下掉,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老兵们在前“冲锋陷阵”,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则扛起了“后勤保障”的大旗。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两站两中心”搭建线上、线下管理平台,不断招募更多退役军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打造退役军人“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品牌。同时,积极组织他们参与政策宣传、应急救援、国防教育进校园等活动。

像王彬这样的退役军人在急难险重火线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有一批退役军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前线。

走进肥西县官亭镇回民社区,位于中央位置的东大塘,塘水清澈见底,塘边修建了人工栈道,四周绿树成荫,几位居民正在散步。

“曾经的东大塘,夏天水体发臭,冬天满目苍凉,由于气味难闻居民都不愿意靠近。”该社区党委书记、退役军人许晓峰回忆说。

“这么大的面积要治理,没有大量资金是想也不敢想的。”上任伊始,东大塘整治问题就被许晓峰提上日程,然而他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缺钱。

为了争取项目资金,许晓峰跑完镇上、跑县里,写完材料、找项目,不知道碰了多少次壁。就在大家都快绝望的时候,终于传来好消息:东大塘污水治理整治项目通过了。

“许书记来了一年多,社区变得比以前更美了,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是我们的‘贴心书记’。”如今,一提起东大塘,居民们都念着许晓峰的好。

“‘老班长’做事讲究雷厉风行,再难的事他敢上,再苦的活他争着干。”社区副书记马文才说。值得一提的是,回民社区“两委”的7人中有5位是退役军人,其中许晓峰的军旅资历最老,所以在村“两委”开会时,大家都喜欢称呼许晓峰为“老班长”。

也正是在这位“兵支书”的带领下,短短一年多时间,回民社区成为邻里和谐的美丽乡村。

许晓峰是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引导退役军人参与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局把素质好、作风优、觉悟高的退役军人充实到村(社区),积极引导村民依法推选优秀退役军人担任“兵支书”“兵委员”。

据统计,合肥市1722个村(居)“两委”中,有“兵书记”“兵委员”的共有1128个村(居),占比达65.5%,其中,524个村(居)有“兵书记”,占比达30.42%,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五年来,在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引领下,退役军人们团结成为“一块坚硬的钢铁”,持续在服务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光发热。然而,更多的退役军人返乡后,面临着就业和创业的多项选择,如何帮助他们找准生活新方向?这也是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面临的挑战。

“在部队学习到的内容和市场上的岗位需求差别大,找工作时觉得自己就像一张‘白纸’。”说起刚从部队回来后找工作的事儿,家住合肥市新站区的张自豪略带苦涩。

据了解,不少退役军人从部队回到地方后,面临着技能不匹配、一时难适应环境等问题,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

为解决这一难题,早在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就出台《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每名退役军人在退役后可选择接受一次免费(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免技能鉴定费)培训,并享受培训期间生活补助。教育培训期限一般为2年,最短不少于3个月。

合肥市暨蜀山区退役军人就业启航专场招聘会现场

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被合肥市不折不扣地落实了下去。作为全省吸纳退役军人就业最多的城市,合肥市持续多点发力,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保驾护航”。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1742名退役军人完成技能培训,培训完成率达130.2%,培训合格率100%。

2022年5月份,安徽省退役军人“浪花计划”海员培训班开班。合肥市选送了24名退役军人参加培训,他们通过为期3个多月的培训,完成从退役军人到船员的转变,入校即与企业签订用工和就业指导服务协议,培训结束取证后100%推荐就业,实现“毕业即就业”。

“11月中旬有船期,我现在正在做准备,趁着年轻跑跑海,多见识一下。”当时正在为找工作发愁的张自豪,有幸成为了该项计划的参训学员之一。通过学习,他现在已经拿到了结业证书,与江苏海洋船舶管理公司签订了实习协议。对于未来,他充满了期待。

通过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一部分退役军人实现了从部队到地方的人生转变。还有一部分退役军人,在创业有成的老兵带领下,踏出了回到地方的第一步。

“帮助退役军人就业,能让他们更快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说起如何快速帮助“战友”们适应新生活,金水坊文化产业园党总支书记、安徽三环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金棕算得上“经验十足”。

1979年,不满20岁的金棕参军,1989年转业回到合肥。上世纪90年代,他毅然决定辞职创业。2015年,他依托政策支持,投资4000多万元,将合肥水泥研究院的破旧厂房整体改造,打造成以“徽文化”为主题,集大众餐饮、文化娱乐、网络直播、体育健身、商业贸易等为一体的金水坊文化产业园,吸引“小个专”企业54家,提供了近3000个就业岗位。

为了更好地帮助退役军人就业,2019年,在金棕的建议下,金水坊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成立。

“有些部队回来的战友,是想干事的,但是不知道从哪方面着手。”面对这一情况,金棕都会劝他们先适应、后培训、再创业。园区内各个企业也特地为退役军人开辟了就业“绿色通道”,目前已有270余人顺利上岗。

“适应好了,才可以选择适合的创业方向,盲目地去创业只能是失败。”作为过来人,金棕也鼓励退役军人创业,他为每名走出去的退役军人创业者提供5万元创业资金,并提供50万元低息贷款担保。

“创业期间保留工作岗位,如果创业失败还可回园区继续上班。”在金棕看来,穿过军装的人,骨子里都有一股劲,他愿意把他们扶上马再送一程。

金水坊文化产业园

这些年,金棕创办的园区陆续推出了18项优惠政策为退役军人搭建平台,先后为 13 家由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颁发“退役军人创业示范点”,为 11 名退役军人颁发“退役军人诊疗服务站”,帮助 25 名创业的退役军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合肥市,像金水坊这样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有60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入驻园区的军创企业有68家,解决退役军人及家属就业700多人。

为解决更多的退役军人就业问题,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探索创新从未止步。2020年7月26日,蜀山经开区成立退役军人“军创联盟”,举办了首场招聘会。

“军创联盟”主要为有就业需求的退役军人提供企业岗位信息、岗位实践、定向技能培训等服务,为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引导、创业资金贷款等,切实满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需求,做到资源共享、需求培训、就业创业的有效衔接。

在当天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多家企业面向退役军人定向招聘200余个岗位,涉及军事装备器材技术支持、公共安全装备器材结构、跨境电商网站运营等,同时提供了销售类、设计类、技工类、项目管理等800余个见习岗位,共吸引300余名有就业意愿的退役军人参加,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8人。

2022年以来,合肥市共组织线上、线下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74场次,4491家企业发布就业岗位67444个,线上直播点击量达91.41万余次,5288名退役军人有了“好去处”。

从“手握一杆钢枪”到“掌握一身技能”,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帮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上下足了功夫。同样,在服务现役军人及其家属方面,也丝毫没有停下脚步。

2022年9月6日,在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合肥又一次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

这份荣誉是用真情实意的服务换来的。为促进随军家属就业,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驻肥部队随军未就业家属年龄结构、专业技能、教育经历、就业意向等个人信息进行摸底,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随军未就业家属专场招聘会。针对性地选定了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佳的优质企业参加招聘会,岗位涵盖教育培训、工业制造、金融、餐饮等领域。

2022年暑假,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组建暑期军警子女“爱心托管班”,更是对驻肥部队官兵关心关爱的真实体现。

“孩子托管放心、家长工作安心、拥军政策暖心。”托管班免费为驻肥部队现役军人子女提供托管看护。共有191名“警宝”参加,所有课程都围绕孩子们的年龄设置,在全市(县、市、区)共开设12个班,所有托管工作人员均由有专业特长、经验丰富、工作有责任心的公安民警担任。

五年来,合肥一直把解决军人“后代”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2021年,合肥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的指导意见》《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流程》《军人子女教育优待部门分工职责》等制度,细化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规范优待办理流程,明确落实时间节点等工作重点。

2022年省双拥杯摄影大赛合肥获奖作品《传承》 徐伟摄

2022年,全市共447名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其中幼儿教育63人、小学218人、初中84人、中考加分29人、享受优先录取53人。

2022年8月初,全省首家地市级退役军人优待合作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退役军人优待合作医院揭牌。医院由市卫健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管理,为全市退役军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三优”健康医疗服务。

该院提供的相关优惠政策让许多退役军人感觉“心里暖暖的”:门诊免收挂号费,提供免费的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在其他专科门诊就诊挂号费减免50%;医院还在内科楼设置40间退役军人专属病房,在各专科病房设置1-2间专用病房,住院期间免收基本伙食费;此外,医院还将为前来体检的退役军人减免15%的体检费用等。

“医护人员很照顾我。医院环境很好,病房住得舒服,饭菜也很好吃。感谢退役军人保健中心医护团队!”去年8月中旬,退役老兵尤素文写给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一封信,向医院表达了感激之情。

她在信中说到,自己因天气炎热、饮食不当导致肠胃不适、身体虚弱,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退役军人保健中心取得联系后,负责人王书非常关心她的身体状况,建议入院接受观察治疗。经过两天的入院治疗,尤素文的胃痛不再反复,饮食、睡眠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拓展和延伸拥军深度,创新爱军拥军方式方法,有效解决军人家庭实际困难,帮助军人家庭解除后顾之忧。”这一系列举措,如今已经成为独具合肥特色的“双拥品牌”。

浴室地板湿滑易摔倒、坐在马桶上站不起来、坐着轮椅上楼不方便……这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老年军休干部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带来了很多不便,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合肥市军休四所进行适老化改造

2022年8月22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结合军休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实施,推进加装电梯以及服务场所等适老化改造,建成一批示范性老年友好型军休小区。”

“现在生活可以!吃点水果。”在合肥市军休四所陈宜惠老人家中,当被问起现在的生活时,他热情地招呼前来探望的军休四所管委会主任宛志和吃水果。

据宛志和介绍,陈宜惠老人92岁,老伴去世后,家人请了一个保姆照顾他。“老人家腿脚使不上力,站立起来很费劲。”他说,为方便老人生活,他们在马桶旁边和房间的腰线位置都加装了扶手。

一直以来,合肥军休四所都在为军休老人提供便利“想办法”:对家庭内部不适合老人生活的设施作优化改造;先后为2栋楼加装了5台电梯;对院区进行改造,建设了一个健身广场,铺设了塑胶地面,安装了健身器材。

合肥军休四所的适老化改造,只是合肥市针对军休干部服务条件改善的缩影。2022年,合肥市投资约1亿元,启动了合肥军休综合服务楼项目建设。项目对标国内一流军休服务机构,力争把该项目打造成“全国领先,安徽第一,合肥特色”的军休综合服务大楼。

“现在我们的生活太好了。”这句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感慨,陈宜惠老人的许多战友却再也听不到了。但是他们牺牲的意义,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的厚重。

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做好英烈褒扬纪念工作,让每一个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成为永不熄灭的光辉火炬,代代相传。

“黄花祭忠魂,春风慰先烈。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然而您却看不到了。”2022年清明节期间,恰逢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安徽各地烈士陵园实行封闭管理,不能到现场祭扫的烈士家属通过书写家书来缅怀先辈、寄托哀思。

“他们给亲人写了一封信,然后就转交给我们了。”合肥市蜀山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孙冬梅介绍,馆里的讲解员在烈士们的展板前把家书的内容朗诵出来,以表哀思之情。

为烈士遗属诵读家书,是该陵园尊崇烈士的生动体现之一。此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合肥蜀山烈士陵园还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活动当天,网上祭扫平台共收到虚拟献花56万朵,为烈士网上留言的游客9071人次。

蜀山青松,日日夜夜吟唱着英雄的赞歌;淝水激浪,年年月月诉说着先烈的功绩。在合肥这片富有革命斗争精神的土地上,100年来印刻着无数英雄和先烈的足迹,他们的英雄事迹,也依然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今年春节前夕,范玉霞又忙碌了起来。她与服务站工作人员逐户走访辖区部分优抚对象及困难退役军人,为他们送上年画与挂历,还为困难退役军人家庭送上了慰问金。

1月8日,安徽省爱国拥军促进会老兵应急救援队2022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在合肥召开。王彬作了年度总结工作报告,并对2023年工作提出了要求。“现在疫情管控正逐步优化,我们想培训一批退役军人直播带货。”王彬介绍,今年将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帮助退役军人对接平台,开展直播培训,并提供直播的场地,帮助他们把产品推销出去。

合肥退役军人直播特训营 

“我们将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种植长寿菜,帮助农户增收。”许晓峰介绍,今年回民社区将加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王仁和米线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利用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种植、泡制、加工、包装、销售长寿菜。家庭农场或农户种植,公司负责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并负责回收,预计农户每亩可增收1000多元。

在金水坊产业园,因疫情封闭的店面现在都已开门,退役军人也都陆续返工,园区又开始有了烟火气。“保障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我一个人力量是微小的。”金棕介绍,要保障退役军人的就业,就需要工作岗位的多元化,今年他想着召集一批企业家,共同组建安徽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协会,一起为拥军贡献一份力量。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当时间的脚步来到2023年,拼搏奋进的合肥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者们,迎来了新的使命。

1月下旬召开的全省退役军人事务局长会议上提出了迈向新征程的具体要求:要坚守共铸荣光的价值追求,在荣誉激励上有新面貌;要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要求,在权益维护上有新进展;要坚定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在服务保障上有新突破;要坚固军民团结的磅礴力量,在军地共建上有新跨越。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过去的五年,合肥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者们披荆斩棘,用拼搏书写了退役军人工作的省会答卷。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未来,合肥市退役军人工作将再次扬帆起航、勇毅前行,让尊崇之光普照光荣之家。(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记者 纵强 通讯员 曹玲娟 吴栋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