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泾县
青山有幸埋忠骨 细雨霏霏寄哀思——泾县迁葬两名新四军无名烈士墓
来源:汪腾飞 2023-02-15 15:38:00 责编:李伟 喻寒松 王逸群

近日,泾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两名新四军无名烈士举行迁葬仪式,工作人员手捧覆盖国旗的烈士棺椁,缓缓安放,庄严肃穆。松林翠柏,青山忠骨,英雄“归队”!此刻,细雨霏霏,仿佛在倾诉无尽的思念与哀伤。

泾县榔桥镇是一片红色热土,“皖南事变”时,球岭、榔桥河一带是第1纵队的突围激战地,第1纵队约3000人,由土塘、大康王一带集结,准备5日晚上通过球岭,向榔桥河地区开进。先头部队刚越过榔桥河,就遭到顽军第40师第118团伏击,部队被分割,老1团渡过榔桥河,攻占了举山。新1团在球岭被第118团包围,多次打退顽军进攻,巩固了战地。据当地老人回忆,举山打得非常激烈,夜晚在黄田都可以看到激烈的战火,也能听到机枪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国民党不断地沿榔桥河向榜山、举山、车园河口方向增援,傅秋涛率领部分队伍,血战三脚水最险地段,成功突围至涌溪老虎坪,张铚秀团长带领100多人从西北方向突围渡江至无为,一纵队的大部分干部、战士则牺牲在了榔桥河一带。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乌溪村祚坑组进行了调研,据当地老人回忆:祚坑当时驻扎有国民党52师的一部顽军,有两名新四军战士被俘虏至此,顽军对他们进行了威逼利诱,连续审问了两天,但是,他们坚贞不屈,宁死不降,拒绝透露任何信息,严守新四军的秘密,国民党士兵见状,便将他们残酷杀害,当地村民将新四军烈士的遗体就地进行了安葬,用石头垒起两座坟墓。

村民陈木林出生于1952年,据他回忆,他的岳父俞全保当年曾亲眼目睹两名新四军将士被俘、牺牲的过程,陈木林上小学时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每逢清明节到该烈士墓祭扫、瞻仰、献花圈。

村民俞相英(57岁)、俞来俊(61岁)两位知情人反映:他们的小学老师是来自芜湖的知青,他们学校每年清明节期间都会组织师生到“新四军烈士墓”开展缅怀、瞻仰、祭扫活动,一直持续到下放知青老师回城,连续开展祭扫活动大约有几十年之久。当地村民都知道那两座墓是“新四军烈士墓”,他们坚持守墓80余年。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在泾县档案馆认真查阅并研读了相关史料,确认了乌溪村是新四军第1纵队的突围激战地之一,并且祚坑组当年也建立了革命团体,是乌溪当地革命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皖南事变”时,部分新四军将士在周边地区失散、被俘、牺牲。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于2023年1月10日下午在榔桥镇乌溪村村委会办公室就“新四军无名烈士墓”认定工作召开了论证会。县委党史与地方志室、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管理处、泾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工作人员与专家分别进行了发言,并就“新四军无名烈士墓”认定工作展开了讨论,会议认为广大村民的回忆内容是一致的,有一定的文献资料佐证,清明节祭扫“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的活动在当地也一直延续着,相关的历史线索、脉络是清晰的,位于乌溪村祚坑组平坦山茶园内的两座墓可以认定为新四军无名烈士墓。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按照《关于开展全国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本着“应迁尽迁”的原则,根据牛岭水库工程建设需要于2月9日上午将两座新四军无名烈士墓迁移至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安葬并实施了有效管护。(汪腾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