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县琴溪镇以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总目标,坚持系统思维,科学采取四种载体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该镇一是筑牢纠纷化解“防火墙”。以标准化调委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充实调解员队伍,将法律服务向基层一线纵横延伸。认真落实“警民联调”“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工作机制,关口前移,主动服务,确保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做到“早发现、早调处”,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提升矛盾纠纷源头处置能力。 认真做好法治宣传工作,把普法工作贯穿于人民调解工作全过程,大力宣传《宪法》《民法典》《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达到“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教育效果。二是增加社会治理“稳定器”。以公共法律服务站为聚点,整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服务功能,实现“进一扇门享全面服务”。在村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室,八个村都有法律顾问,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法律顾问通过公布个人手机电话、建立法律服务微信群等方式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确保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疑难复杂的法律问题第一时间能够得到解决。三是拧紧特殊人群“安全阀”。定期对在册的社区矫正对象采取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的方式,实地见面走访,切实摸清社区矫正对象的近期动态和心理情况,做到见面核查有方法、工作排查有记录。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非法定事由不批准其外出。如果发现社区矫正对象脱漏管情况,及时作出处置,确保特殊人群管得住、防得住、控得稳,及时消除社区矫正工作安全隐患。严格落实人员衔接管理,确保重点必接必送对象无缝衔接。开展风险隐患专项摸排,对特殊人群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准确掌握安全隐患苗头,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去向知、措施实。对存在生活困难的特殊人群,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促进特殊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四是建好法治教育“主阵地”。通过压实责任、强化考核等措施,将法治乡村建设的“触角”延伸到一线,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法治街区、广场等法治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切实做到法治宣传有计划、有内容、有效果,全面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目前,建成赤滩村法治文化街区、马头村和乐琴村法治广场等阵地。涌现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有序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涌现出法律明白人48人,学法用法示范户7户、法治家庭示范户300多户。(陈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