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起,青阳县建起退役军人“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一年多来,该县建立了128支以退役军人为主体,基干民兵、优秀共产党员、各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协同上阵的队伍,充分发挥了“军装虽脱赤诚在”的热情,聚焦“三心”服务群众,在拥军优属、法律服务、疫情防控、红色守护、应急救援等领域唱响“咱们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有力量”之歌。
聚焦优待服务精准到位,架设优待对象“连心桥”
“帮扶对象作为我们的‘常客’,要摸透每一户的底子、只有弄清弄准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我们才好‘对症下药’。”每每开展“爱心送进光荣门”等志愿活动服务之前,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分管领导总要叮嘱一遍。该县坚持“铁板脚+信息化”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利用129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立三级数据采集录入协调联动机制,积极与社保、医保、公安、人武等部门沟通协调,结合“周探望、月走访”等工作,实现全县范围内退役军人服务对象全覆盖,做到“底数清、信息准”。
“小徐,村里查鸿喜和张小旺一直登记患有慢性病,上次走访说身体不舒服,县里这周刚好请县医院医生前来开展巡诊,让医生们去帮二位老兵查一查,咱们务必掌握好相关情况,有什么困难,咱们第一时间解决。”依托精细化的数据管理、精准化的走访摸排,该县建立了志愿帮扶动态更新手册,根据志愿者不同职业及个人特长,把特困、低保、困难、重点优抚作为服务重点,在不同节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真正把服务送到有困难退役军人家中。
聚焦退役军人作用发挥,凝聚志愿队伍“向心力”
“去年我被安排到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作为退役军人,从事与退役军人有关的工作,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欢喜。”作为转业5年的退役军人,谭安乐一直表现出服从命令、不打折扣的军人作风。2022年,面对严重的旱情,他迅速集结老兵志愿队,吹响抗旱保收集结号为乡亲们提水灌溉、蓄水积池,抗旱抢种。面对“三属”林玉根因伤无法采收粮食,他花费两个小时,将一袋袋红薯齐整整地摆在了林玉根家中。2022年,谭安乐荣获青阳县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先进个人。
该县注重发挥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带头示范作用,将各服务站、村支两委中102名退役军人组织起来,共同搭建起联系服务群众的基层网络,通过每月一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一滴滴汗水、一声声问候、一个个微笑中,充分展现退役军人永葆本色、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同时,该村每年选出一批表现优秀的退役军人进行表彰,形成“干事-激励”双向正循环,不断激发志愿者服务队的干事热情。该县累计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常态化服务800多次,组织全县退役军人工作者开展红色教育、技能培训、业务观摩会20余场,一批批有热血、有担当的退役军人正源源不断地涌向志愿服务工作。
聚焦队伍建设多点开花,编织群众服务“贴心网”
早上八点,在退役军人葛宝洲的家中,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清扫屋内死角、打扫庭院、清运垃圾,让老兵居家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同一时间,在青阳县第二幼儿园的操场上,老兵志愿服务队的钱尼民教官带着一位位“小战士”,列着整齐划一的方队,喊着“一二一、一二一……”的响亮口号,开启了属于他们不同寻常的一课。
围绕退役军人“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本土化,构建“一村(社区)一队伍、一地一品牌”志愿服务格局,青阳县汇聚“红耀江淮”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青阳县双拥志愿服务队,蓝天老兵应急救援队、向日葵爱心协会等各类社会力量,建立“一队多翼”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体系。一年多来,该志愿服务体系共组织约650名退役军人参加,开展各类关爱帮扶、走访慰问近300人次,发放关爱帮扶专项资金60余万元。此外,聚焦不同领域志愿服务的不同特色,该县在“3·5”学雷锋系列活动、国防教育、健康义诊、防溺水宣传等志愿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一支队伍专业上的优势,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许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