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黄甲镇水岭村以党建为抓手,将党员远程教育作为加强基层党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的有效途径,有效提高了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党员致富能手的农业技能,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
全方位保障,做“好”党员教育。水岭村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面积约60m2,电教机、投影仪、音响、桌椅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单次可容纳70余人集中学习。配有专兼职管理员2人,实行“AB”岗,主要负责站点日常管理、设备运维及讲解演示等工作,并定期参加实操培训,做到人员熟练上岗、责任到岗。严格规范操作流程,针对政策宣讲、农林知识、技能培训、健康养身等方面,制定完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有针对性、持续性地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2022年以来共开展26场,参与党员200余人次。按照“五防”工作要求,健全完善设备定期巡检机制,做好周设备点检、月安全巡检,推动站点有序运行。建立党员微信群,一键共享最新学习资源,推荐学习课程,确保党员远程教育全覆盖。加大资金保障,每年投入约1万元运行经费。
个性化教学,做“活”党员教育。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结合“三会一课”、村“两委”工作例会等,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理论知识,平均学时超过1小时。邀请身边的安徽好人、道德模范等,在村打造党员教育讲堂,党员之间实时分享学习体会、收获,提升了党员学习教育质量。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访千户”大走访活动,推动新政策、新技术、新信息等进田间地头,提高农村党员种养技能。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采用群众视角,通过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成“地方话”“家常话”送到老百姓身边。注重打造“实境课堂”,组织党员到中共桐怀潜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身临其境汲取百年党史精神力量,全面深化全体党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拘泥于每月10日的固定学习日和党员活动日,充分利用傍晚广大村民在村部休闲娱乐的时间,通过乡村文化大舞台播放红色电影,开展主题学习,收到了良好成效。
互助式服务,做“实”党员教育。党员教育“学”是基础,“用”是实效。学用结合之间,水岭村积极探索“互助式服务”机制。结合网格化服务365机制,及时了解广大党员对学习教育的不同需求,并根据需求类型收集汇总视频课件及技术资料,供党员选择学习收看。站点管理员采取“听、看、访、评”等方式,对党员学习教育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产业发展中,党员致富能手示范带动1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茶叶、香菇等农特产品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3.04万元,较2021年翻了一番。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中心村庄改水、改路、改绿等整治活动,沿主干道共建“十里桃花长廊”,累计参与筹工筹劳100余人次。在基层治理中,党员带头参与“村民说事会”“村民积分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推动乡村自治善治,形成文明乡风。(刘菲菲 王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