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这些年,我无数次地想过要放弃治疗,真的太累了,但是,每次在我绝望的时候,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以及工作人员的贴心话语又将我从悬崖边上拽了回来!”每当有人问到我的家庭,我都会不断重复这句话。
我是陈成的妈妈,六安市金安区先生店乡松店村人,一名极普通的家庭妇女,没有工作,主要任务就是照料生病的孩子。
儿子陈成,1985年2月生,2003年12月入伍,2005年12月退役,服役期间因患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被评定为六级伤残,由我在家照料。
退役后的前几年,陈成病情很不稳定,经常大半夜地往外跑,我根本照顾不了。为了养家,孩子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可是挣的钱根本维持不了家庭开支,更别说高额的治疗费了。饱受精神折磨的我,一度感到很绝望,心灰意冷地想要放弃。
有一天,村里王主任在我家看到了陈成发病的一幕后感到很震惊,责怪我为什么不向政府汇报。其实我早有这个想法,只因陈成患的是间歇性精神疾病,不发病时和正常人一样,再说他只不过当了两年兵,也没有为国家做什么贡献,政府还定期发放补助金,我不好意思开这个口。“两年兵怎么了?只要是困难退役军人,国家就会帮助,什么叫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不了这个事我就不当这个村主任!”第一次看到王主任如此激动,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的。
令我没想到的是,几天后,村民兵营长告诉我,陈成的病情符合大病医疗保险政策,村里已帮助办理了大病医疗救助,并把我家列入贫困户。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政府为我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我们养鸭、养鸡、养牛,还想方设法帮助售卖,孩子爸也不用到外地打工了,在家专心搞养殖。我的家庭收入直线上升,从原来的年年欠账,入不敷出,到现在的年入2万余元,除去开支还仍有存款。我则在家精心照料孩子,再也不用为孩子看病东奔西跑了,也不会因为没钱而整夜睡不着觉。只要有救助,政府会第一个考虑我家,每年都会来慰问很多次,心里感到特别的温暖和踏实,在家照料孩子更加安心了。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以来,我家更成了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常来看望的地方。节假日的看望慰问,常态化地联系走访,安排专人定期接送陈成去医院检查治疗,免费送来冰箱、洗衣机,把门前的土路铺上了水泥……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让我们无比感动。
党和政府的关怀大爱,孩子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心情自然就舒畅,病情也有了很大好转,时不时地帮忙干些农活。一家人互帮互助,其乐融融,很是温馨,以前那种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退役军人就是要受到全社会的尊崇!”王主任铿锵的话语,使我真切感受到了退役军人家庭的获得感和荣誉感,让我全家重拾起生活的信心,更让我深切感受到无比的幸福,真心感谢心系百姓的人民政府。(胡小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