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热点新闻榜
用拼搏书写退役军人工作的安徽答卷
来源:纵强 2023-03-29 14:56:38 责编:纵强 喻寒松 王逸群

“当兵的人,一般都是‘大义之士’,常怀家国情怀、常念报国之志,他们愿意为国家、为集体作出牺牲,我时常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3月16日,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林海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退役军人工作者,一定要像军人一样怀有家国情怀。有了这份家国情怀,工作目标就会奔着退役军人而去,工作标准就会依照他们而定,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和底气在他们面前说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退役军人工作者。

如何成为合格的退役工作者?自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认真践行“忠诚、为军、担当、奉献”系统文化,初步构建了行政机关、服务体系、社会力量“三驾马车”同向发力的退役军人工作机制。全省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安置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服务国防军队建设更加有力、退役军人作用发挥愈加凸显、尊崇尊重氛围日益浓厚。  

在全省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较部门创建之初,实现了事业发展从“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改变。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堆积如山的材料,是往返奔波的脚步,是办公室里深夜亮着的灯,也是照亮全省退役军人内心深红底色的光。

奋进

2018年11月28日,虽已至寒冬时节,但回龙桥路1号却春意盎然。当天,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挂牌成立,全省退役军人有了自己的家。

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相继挂牌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正式启动。然而,从无到有何其难也!退役军人工作者们咬紧牙关,在“缺兵少粮”的现实情况面前,用“敢啃硬骨头”的拼搏精神,战胜了前行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梅花香自苦寒来。自成立以来,全省建成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96万个,落实事业编制3871个,配备专(兼)职人员约3.6万名,全面落实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的“五有”要求。这些覆盖全省、深入乡村的服务站点,已经成为保障退役军人各项工作开展的强有力支撑。

服务体系建成后,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火力全开”,为退役军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修桥铺路”。持续为困难的退役士兵提供扶持就业专项岗位5.48万个,帮助3.82万名退役士兵实现再就业,完成13.2万名退役士兵养老保险补缴工作,初步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

疫情期间,为了帮助军创企业开辟线上销售渠道,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开办了退役军人直播特训营。安徽军创酒业总经理余多金,第一时间报名,“授课很有针对性,导师会教大家看大盘、分析数据,建议我从人、货、场三方面,提升直播质量。”经过培训,余多金一盘算年销售额能有800万元左右。

这几年,安徽全力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退役军人创新创业,打了一套组合拳。

3月10日,由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的“邮储银行杯·了不起的创业兵”暨军创企业百家行现场推进会在六安举行。

活动整合了成员单位、新闻媒体、金融机构、专业机构等各方力量,通过“了不起的创业兵”专题宣传,扩大军创企业知晓度;开展军创企业经营情况系列调研,助推营商环境改善;根据军创企业需要,协调高水平专业机构,提供优质金融和法律服务。成为为军创企业服务的具体实践。

如何让退役军人从“手握一杆钢枪”向“掌握一身技能”转变?我省在全国率先开通了退役军人线上招聘专区,推出了覆盖新行业的就业技能培训内容,提高就业培训补助资金;创新开展“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牵头举办长三角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体化发展研讨会,开展跨省异地技能培训,开发就业岗位43万个。

2018年以来,我省积极推进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和乡村振兴等领域齐头并进。成立安徽省爱国拥军促进会老兵应急救援队,全省各级“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者12.1万人次;实施“兵支书”培育工程,探索“兵教师”培养路子,推动共建安徽退役军人教育学院,选聘优秀退役军人助力国防教育。

从万物伊始到方兴未艾,全省退役军人工作者从零开始,在奋进拼搏付出艰辛努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来自服务对象的齐声称赞。

这,就是奋进的答案。

为军

2022年11月10日,东海某海域,舷号33的两栖攻击舰“安徽舰”华丽登场。这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艘以内陆及长三角省份命名的大型水面舰艇,也是我省以海军重大装备加速列装为契机,引领安徽拥军工作“从内陆走向深蓝”的生动实践。

202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青阳县四季永逸大酒店“001”号“军人驿站”牌匾,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并在建军95周年“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展出。“001”号“军人驿站”牌匾成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新”文物。

“33”和“001”是值得安徽骄傲的双拥新名片。

拥军工作中,安徽不仅有大,还有“细”。多年来,全省积极探索“直通车”式安置方式,健全“阳光安置”工作机制,促进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安置质量连年提高:军转干部安置在党政机关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比例达98%,退役士兵事业单位安置比例近80%。

2023年春节刚过,随军家属朱海燕顺利通过池州市随军家属定向招聘考试,正式到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上班。在池州,像朱海燕这样通过事业单位定向招聘走上工作岗位的军嫂有18名。

安徽退役军人工作在服务好“前线、前沿、前哨”,保障好“后路、后院、后代”做了大量工作,为全国提供了“安徽方案”。仅2022年,在全省范围内就一次性解决21名集体转制部队随调配偶安置工作,身份为军队文职人员的转业军官随调配偶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安置。全力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全省累计解决随军家属就业500多人,近6000名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

2018年以来,全省积极引导全省各地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激励全社会合力推进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广泛开展双拥模范单位、双拥示范社区等创建评比,将“双拥模范城”建成“军民团结城”“文明进步城”,全省近300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驻地部队结对共建。无驻军市县跨城开展“双城同创”“飞地拥军”,军地资源互补、军民联动共建局面成形起势。

安徽始终把满足部队需求作为工作的最大实绩,也通过倾情服务,让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大双拥”格局更加稳固。

这,就是为军的担当。

暖心

把退役军人当家人,把退役军人的事当家事,把退役军人的来信当家书。2018年以来,安徽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始终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切实解决好退役军人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解决问题没有捷径。从最初部门成立,退役军人们带着问题找上门,到如今依托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借助社会力量调处矛盾纠纷,实现将问题化解在基层的目标,全省退役军人工作者从未懈怠。

2021年12月13日,时任省委书记郑栅洁到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接待信访群众,利用半天时间随机接待了32批信访群众,为省委要求的“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进行了生动注解,揭开了安徽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序幕。

省委领导的以身示范,给各级退役军人工作者做了表率,更加坚定了他们用心用情做好服务的信心,也让退役军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

特别是2022年,全省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目标要求,开展退役军人暖心解难专项行动,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构建“党建+信访”工作机制,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建立村级“周探望”、乡级“月走访”、县级“季联络”、市级“年督办”、省级常态化督导的关爱帮扶机制,落实全省系统干部职工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省市县三级联动走访慰问困难对象,帮助解决难题。

退役军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做好工作。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安庆市迎江区退役军人章旭所在的公司关门停业,他在家一蹲就是3个月。当时小伙子刚刚结婚,失业的迷茫、养家的压力,像两座山压在身上。

一筹莫展之际,他接到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电话,问他工作生活有没有受疫情影响,需不需要帮助?并建议他开家网店,还介绍了一位电商行家帮带他。

万事开头难。头半个月,章旭一单没卖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一直关注着他,为他鼓劲打气。开业20多天后,店铺终于卖出了第一单。慢慢地,生意有了起色。两个月后,网店月销售额从不足千元升到三万元。现在,他已经开了3家网店,每月能有两万元收入。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这些年,安徽推深做实暖心解难、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设立困难帮扶资金5200多万元,帮扶近7万人次、解决难题1.3万件。开发了6.3万个专项岗位,帮助4.3万人再就业。投入27.1亿元,解决13.2万名退役士兵养老保险补缴问题。

“感谢处理我们退役军人事务,保障我们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我深深感受到了省厅对我们退役军人的关心与关爱。”将心比心、真办真帮换来的是退役军人真心实意地点赞。

这,就是暖心的收获。


荣光

2022年8月,对安徽最美退役军人、黄山迎客松守松人胡晓春来说,是个特殊的月份。

去年8月13日,他和同事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6天后,安徽党媒云“老兵融”帮这名老兵,在黄山之巅和她的女儿一起共度了10岁生日。

“老兵融”是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营造社会优待尊崇浓厚氛围的一次创新实践。去年7月19日,省厅牵手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成立退役军人宣传工作站,搭建安徽党媒云“老兵融”宣传平台。

在此之前,我省一直在积极营造有待尊崇的社会氛围:为全省退役军人等群体悬挂百万张光荣之家牌匾,开展首届“模范退役军人”评选表彰,每年选树发布“两个‘最美’”人物。

然而,仅仅营造氛围还远远不够。为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更足,安徽全面启动优待证申领工作。全省按照“全省通办、就近办理”原则,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创新“建档立卡+现场拍照+申请受理”一条龙办理模式,各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均设立服务热线,及时解答服务对象的各类咨询,努力做到让服务对象“最多跑一次”。

同时,联合35个部门共同制定《安徽省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目录清单》310条,内容惠及现役军人、现役军人家属、残疾军人、退役军人、“三属”、参战退役军人等6类群体。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省市县乡四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还带头走访慰问烈属。全省累计投入1.45亿元,加快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程,着力打造“一中心、两群、两带”江淮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新阵地。迁移散葬烈士墓2911座,整修零散烈士纪念设施4242处。在安徽,已经形成了烈士更受尊崇、烈属尽享荣光的良好氛围。

这,就是荣光的底气。

尾声

“奋进”“为军”“暖心”“荣光”这四组词,生动地诠释了安徽退役军人系统工作的成绩。

时间的脚步来到2023年,拼搏奋进的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工作者们,迎来了新的使命。“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省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工作指明了方向。

“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完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工作。”“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合力谱写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3月5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后的退役军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过去几年,全省退役军人工作者们披荆斩棘,用拼搏书写了退役军人工作的安徽答卷。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未来,安徽退役军人工作将再次扬帆起航、勇毅前行,让尊崇之光照亮百万光荣之家。(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记者  纵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