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革命旧址、烈士纪念设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站在新时代,如何保护好、利用好红色纪念设施,并让其在建设美好安徽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正在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向社会介绍红色纪念设施作用发挥的具体情况,安徽党媒云老兵融于今日推出“红润江淮”系列主题策划,以飨读者。
“我在这建民宿,就是看重家乡的红色资源。”清明节前,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记者在潜山市五庙乡采访,聊起创办全市首家红色主题民宿的事,返乡创业的左卫国乐呵呵地说。
五庙乡有潜山市知名的红色革命遗址。1925年的清明时节,受党组织的委托,共产党员程千里从武汉回到家乡五庙乡红光村。在这里,他发展了余良鳌、程之凤、王长青、胡绍媛、梅竹松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安庆地区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五庙党小组,潜阳大地革命火种由此燎原。
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第一党小组的六个人陆续牺牲。后人为了纪念英烈,将五庙党小组旧址——红光村的程氏老宅打造成综合性纪念馆。程千里烈士,则安葬在纪念馆旁的山坡上。
站在程千里烈士墓的台阶上,就可以看到左卫国创办的“恰同学少年”民宿。“民宿原址村小,后来小学撤销后闲置了很多年。”红光村党总支书记程长松说,这两年,来到五庙党小组旧址来瞻仰程千里烈士墓、开展红色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旅游接待设施却一直存在短板。“在乡里的支持下,我们利用对口帮扶资金,投入四百万,把闲置的村小改造成了民宿,今年年初,将经营权通过公开招标对外发包,给我们村集体每年增加18万的收入。”他说。
“民宿从1月份开始营业,开业到现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住宿接待这一块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30万,今年全年预计能突破200万。”对于中标民宿经营权的左卫国来说,这18万花得很值。
然而,左卫国的目标还不止于此。“民宿除了最基础的游客接待,更是一个本地旅游推介、农产品销售的平台,我们将村民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进行统一品牌包装,通过这个平台对外销售。”他经过详细调研,测算出和民宿同一品牌名的各种农产品销售额加起来有望达到每年四百多万元。
依托红色资源建设的民宿,也给当地村民们带来了更多收益。家里种着两亩茶的村民程志红,现在成了民宿的服务员。“之前收入主要靠茶叶,现在在这边上班,种茶叶的同时,每个月还能拿几千块钱工资。”她坦言,在民宿上班的都是周边村民,这笔工资不仅填补了大家产茶季节之外的收入空白,甚至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
“我们整个五庙乡现在重点打造十里红廊,主推我们这一片的红色文化。从目前来看,红色旅游这块还是大有可为的。”今年年初,红光村注册成立了潜山五庙河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未来红光村旅游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平台。
从改建民宿到成立旅游发展公司,红光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只是潜山市通过红色文旅丰富旅游类型和内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推出了“红源潜山”旅游品牌,以市烈士陵园、红源潜山革命历史陈列馆为中心,打造了三条红色旅游线路,将散布在各个乡镇的红色资源串点成线,红色旅游新格局逐步形成。
旅游线路推出的背后,是潜山市多年来在强化革命遗(旧)址和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上所做的努力。在上述的三条旅游线路中,和五庙党小组旧址、程千里烈士墓一样,属于烈士纪念设施的打卡点占旅游路线的半数以上。
“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实施专项管护、建设乡镇烈士集中安葬点、对市烈士陵园提质改造,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潜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徐礼峰对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记者说,近年来对于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改造,该局一直“真刀真枪”在行动,“真金白银”在投入。不仅如此,该局还积极对接文旅部门,让散布的烈士纪念设施在红色文旅的发展中形成精神传承的合力。
“红色文旅带来的经济发展只是一方面,红色旅游品牌做大做强,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英烈事迹,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促进红色精神的传承,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徐礼峰说。(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记者 侯剑 通讯员 程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