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专题报道
红润江淮 | 来安县:红色文化带动城乡建设新发展
来源:李晓磊 通讯员 卢再春 2023-04-07 08:21:27 责编:纵强 喻寒松 王逸群

青山叠翠,松柏常青。3月31日上午,皖东革命老区来安县皖东烈士陵园内,来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党员干部和20名学生在这里为烈士墓碑一一描金,呵护英灵,表达哀思,致以敬意。

“为烈士墓碑描金的过程,是一个精神洗礼的过程。我们在细致勾勒中,重温烈士英名,学习烈士事迹,传承烈士精神,让烈士的名字更加闪亮。”来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孟璇感慨地说。

近年来,该局按照省烈士纪念设施“一中心、两群、两带”的总体布局,加强纪念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红色基因库的作用,在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浓厚氛围的同时,壮大红色文化带动城乡建设新发展。

红色文化孕育旅游“打卡点”

又是一年清明时,位于来安县城半塔镇的皖东烈士陵园迎来了一批批祭扫者。这里,埋葬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来安牺牲的数百位烈士遗骸。

“育苗先育根,育人先育心。”来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皖东烈士陵园红色教育阵地作用,不断整合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文化“打卡点”。陵园自开放以来,成为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课堂,也是滁州市各单位、中小学校、村(社区)乃至周边城市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党日主题活动的重要阵地。

同时,该县以新四军二师烈士纪念林为中心,打造占地130亩的大刘郢村新四军主题文化园,包含军事拓展体验区、谍战与革命宣传区、新四军历史纪念区、新四军医疗区、新四军主题艺术中心等建设项目,不断丰富红色文化载体,拓展烈士纪念设施和革命旧址的宣传教育职能。

此外,基于新四军二师纪念林与退役武器装备展示园一路之隔,该县还最大限度整合了新四军红色纪念区、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新四军主题文化园、新四军五支队司令部及津浦路东工委旧址四区。

2021年,半塔镇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收入15639元,全镇约有14000人从事和红色文化旅游相关的产业。2022年,红色旅游带动增收和发展势头不减,接待游客超过9万人次,半塔红色小镇已成为集纪念、教育、宣传、游览和休闲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打卡点。

产业融合提升发展“内动力”

在来安县,红色基因和红色故事不仅成为了革命老区振兴的精神动力,还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两年,来纪念林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顺带着我们的农产品销路也越来越好!”今年48岁的胡大哥是山核桃种植户,他告诉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记者,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自己种植的山核桃也供不应求。

为了将色景点连点成线、串景成廊,来安县还投资6.03亿元,实施“半塔·皖东新四军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该项目与来安北部旅游环线充分衔接,同银色风车、绿色茶场、龙窝寺古迹、江淮分水岭来安风景道等资源相映成辉,为岭上风景道旅游项目注入当地特有的红色元素,也为周边乡镇的旅游产业发展加装引擎。

与此同时,旅游产业内在动力进一步提升,该县罗庄葡萄、何郢油桃、北涧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分别达1.3万亩、5000亩和7000亩,“稻虾共作”养殖面积达2.5万亩,百亩连片近9000亩,示范基地面积3091亩。半塔镇农产品销售行情看涨,跑山鸡、土鸡蛋、羊肉等已经日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2022年这些农产品销售量达192吨,直接增收65.32万元。像胡大哥一样,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致富。

红色故事扮靓乡村“新轮廓”

此外,来安县还在乡村建设中融入革命历史元素,让群众行走在老区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曾经的峥嵘岁月。

“我们将英烈精神传承纳入美丽乡村改造提升总体方案,比如在墙上画上反映英烈精神和来安红色历史的彩绘。”该县半塔红色小镇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对周边环境开展街容镇貌、城镇秩序、环境卫生三个整治,同时以皖东烈士陵园为中心、大田郢、大刘郢、罗庄为重要节点,以改造、拓宽现有公路为主,完成农村道路提升60余公里。

此外,该镇还以道路为载体,以红色文化观光体验为特色,沿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美化、亮化景观环境,实现与各节点的联通和游客体验提升,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特色集镇,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记者 李晓磊 通讯员 卢再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