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辉山革命烈士陵园,该陵园是为了纪念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以及牺牲的314名官兵……”临近清明,前往辉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祭奠革命先烈的事业单位、企业和学生研学团队络绎不绝。该陵园讲解员牛丹丹告诉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记者,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讲解六七场。
辉山烈士陵园位于涡阳县曹市镇辉山之巅,是为了悼念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涡北抗日殉国的300余名烈士而建。该陵园建于1945年夏,占地102亩,是亳州及淮北、宿州地区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
曾经,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根本无人问津。因村边有制作石灰原料的石头,村民也一度靠采石谋生,导致村庄环境差,被称为“灰山”。如何让“灰山”变回“辉山”?该村决定发掘本村的红色资源,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
想要开发红色旅游,首先就是要将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好。为此,该村积极争取,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关注下,成功把辉山烈士陵园日常保护管理和维修改造经费纳入县级政府预算,给予经费保障。
不仅如此,为保护好全县烈士纪念设施,该局还先后下发了《涡阳县烈士纪念设施五年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工作方案》《规范全县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积极做好我县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以文件形式不断完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制度。
“经过修缮改造,现在辉山烈士陵园为3A级旅游景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专人专项进行维护。由村投公司辉山旅游开发公司统一运营管理,景区有4名讲解专员负责日常接待。”相关负责人介绍。
保护烈士纪念设施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村民参与红色旅游开发建设,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新考题。“刚开始村民们都不太理解,他们觉得村子偏远,不会有游客来。”辉山村党委书记牛雪峰介绍,为打消村民顾虑,村“两委”组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采取党员带头的方式,引导、鼓励和支持村民们共同开发本村红色资源。
辉山村老党员侯传武创办了集住宿、阅读、字画交流为一体的“老书记书屋”,第一个回乡创业的年轻党员侯虎投资创办了该村第一家民俗餐厅“红色记忆”……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村民也意识到本村红色旅游的发展潜力,陆续开始创业。
外出创业有成的村民冯坤在村书记牛雪峰的邀请下,最终也选择了回乡。“我开了间茶馆,清明期间生意都会比平常更火爆,店里楼上楼下都坐满了客人。”他笑着说,平时也常有朋友到他的茶馆来谈生意、拉家常,“现在回村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除了鼓励村民创业,该村还将红色旅游与乡村休闲游、农耕体验游相结合,实现多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如今,游客来到辉山村不仅能追寻红色足迹,还能在民俗文化节上欣赏当地手工艺品、品味特色文化,在荷塘月色节中观赏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更能在晒秋节中体会丰收的喜悦。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辉山村接待游客超过5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100万元。红色旅游“扮靓”了村庄,曾经的“灰山村”又变回了绿水青山环绕的“辉山村”。“因为发展了红色旅游,现在群众不出门就能挣到钱,也比以往更重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了!”牛雪峰感慨地说。(实习记者 许雪莲 通讯员 何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