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七月行程万里 实地踏勘心怀边疆——省图珍藏古籍《东輶纪程》,见证合肥爱国将领聂士成的家国情怀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3-04-27 20:28:25 责编: 余蕾

4月中旬的长丰县岗集镇三十埠社区,油菜花落英缤纷,菜籽已经打苞,丰收景象在望。而此时,在这个社区的聂祠村,两尊石狮静静地躺卧在村前的油菜地里。

历经百年世纪风雨,石狮见证历史沧桑。如今,石狮背后不远处的聂氏宗祠早已不在,原址上建着民房,住着农户。但关于晚清英勇善战的武将——合肥人聂士成的故事,却一直在典籍中回响,其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在聂氏后人中缅怀、传承。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图书馆了解到,该馆珍藏的聂士成《东輶纪程》手稿,不仅较详尽介绍了聂士成奉李鸿章之命,深入俄国的阿穆尔省和东海滨省,考察了海兰泡、伯利、海参崴等俄国城市及朝鲜许多地方的考察记录,尤其是兵要地理、地形地貌、驻军防守、驿站道路等与军事有关信息,系其实地调查,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书2008年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聂士成像

省图珍藏《东輶纪程》手稿

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聂士成(1840-1900),字功庭,是晚清著名的爱国将领。在安徽省图书馆珍藏的古籍里,就包括聂士成的珍贵手稿《东輶纪程》。

当时,清朝在东三省地区长期执行封禁政策,致使东三省大片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无论在边防还是开发建设方面,东三省的基础仍显得十分薄弱。而同一时期,俄国正加紧开发远东地区,海参崴等城市迅速崛起,商贸繁荣,吸引了大批中国内地居民前往经商贸易做工;进入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俄国开始修筑西伯利亚铁路,这无疑对中国东北边防形成新的压力。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李鸿章在主持北洋防务的同时,对东北地区也保持了持久的关注。

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常虚怀介绍说,清代光绪十九年九月(1893年10月)至光绪二十年四月(1894年5月),聂士成奉李鸿章之命,率武备学堂学生考察东三省边境地区,《东輶纪程》就是本次考察时所写的实地调查报告。

《说文解字·车部》释义:“輶,轻车也”,意为古代一种轻便的车,音同“游”。聂士成当年的这次考察历时七个多月,行程两万余里,深入俄国的阿穆尔省和东海滨省,考察了海兰泡、伯利、海参崴等俄国城市,还游历了朝鲜的许多地方。

“因系实地踏勘调查,所记真实可靠,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非一般游记可比。”常虚怀告诉记者,这部珍贵手稿共分四卷,卷一、卷二为《日历》,卷三为《图说》,卷四为《东三省韩俄交界道里表》。《日历》所记为逐日行程及沿途见闻,有关当地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物产贸易,均有记载,尤详于兵要地理、地形地貌、驻军防守、驿站道路等与军事有关的信息。

据介绍,此书成稿后曾请文士删定,随即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石印出版。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代稗海》、200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近代史料笔记丛刊》均收录该书。2010年黄山书社将安徽省图书馆所藏原稿与删定本点校整理后出版,聂氏稿本由此为更多的专家学者所关注。

日记文献研究专家陈左高在《历代日记丛谈》中评论聂士成:“清代武将,工翰墨而有日记传世者推聂士成。”这部书也于2008年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爱国将领重军事

建议加强防务

常虚怀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军事将领,又当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步步紧逼之时,因而聂士成当年考察的内容自然特别注重于军事方面。

聂士成题写的浮签

《东輶纪程》中对沿途中国军队的驻防情况,包括兵站的设置,各地驻军的兵种、人数、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给养以及训练等皆记录甚详;对于与军事关系极为密切的地理形势,如平原的广狭、山脉的走向、河流的缓急、各站之间的距离等,都一一记录。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村镇、山岭、河口、道路等,考察尤详,比如对墨尔根、爱珲、三姓、珲春、宁古塔、三岔口、兴安岭等,都指出了它们在军事上的地位与价值。在俄国境内,除了考察沿途各站俄军的设防、兵力、装备、设施及训练方法外,还对海兰泡、伯利、海参崴等俄国城市和军港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介绍。

聂士成还考察了俄国的铁路、公路等交通状况,以及电话、电报、邮政等通讯情况,并对其运兵的速度进行了分析与估计。在朝鲜,他综合考察了该国武装力量以及有关道府的防务,还考察了元山、具文岛、义州等地的战略地位。

对于考察所得,聂士成不仅详加记录,而且命随员一一绘图说明。他还从当时拒俄御侮的大局出发,建议在中国和朝鲜的军事要地添设站道,增设改建炮台,加强防务。

关注边疆开发,观点颇有远见

聂士成考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中俄双方在边疆的开发情况,它与军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不仅考察了东北三省的森林、牧草、粮食、兽类、土特产等的蕴藏量,而且对沿途的煤炭、黄金等矿产的分布情况也极为关注。他深入中国漠河金厂等金矿区,了解黄金的生产与管理,体察矿工的生活情形,并将漠河金厂与俄国的连伊镇金厂进行对比,指出二者管理的优劣和产量的悬殊,分析了漠河金厂产量低下的原因。

(手稿首页中有关聂公的记录)

他还考察了吉林、黑龙江两省边境的屯垦情况,指出除了少数地方有居民开垦,人口较为稠密以外,多数地方虽然土地肥美,却是荒无人烟。他把农垦与固边联系起来,指出:“广招民垦,不惟增诸国课,亦可保卫地方”“兴吉林,强边防,莫若处处招民开垦”。

为了摆脱俄国人在水运上的限制,聂士成详细考察了朝鲜的温贵海口,主张开通海口,建立码头,以利通商和水运。他还将吉林、黑龙江两省与俄国的阿穆尔、东海滨两省的交通、通讯情况进行了比较:当时俄国在海参崴修建了长达八百多华里的铁路,并着手在混同江上修铁路大桥;俄在黑龙江上有轮船三十多艘;其电话线上连首都,下通海参崴,电报则有水线连接黑河电局。而中国境内,沿黑龙江都是崇山峻岭,树木遮天,无一线之道可通,连漠河往来公文都需要通过俄站递送,按重量向俄人交费。

对中俄两国关系,聂士成也非常关心。日记中谈到了中国东北三省与俄国的阿穆尔、东海滨两省官方往来的情况,记录了边界一些双方的贸易活动,考察了中国人在经商、做矿工、开垦、修路等行业的人数、生活状况等。

对于边界问题,聂士成也很注意,他在日记中列举了一些沙俄蚕食中国领土的事实。比如他在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十三日的日记中提到,由于中国官员的“疏忽已极”,竟将本应立于俄国伯利城西南的界碑错立于中国的窝家口,直接导致中国丧失了八十里国土。聂士成还注意到了沙俄向中国和朝鲜扩张的种种动向,并提出了警告:“虽今日两国相投,难保终无反目。”常虚怀表示,后来的历史证明,聂士成此言颇有远见。

聂士成为国捐躯,三地立祠祭祀

“天津是聂士成战死的地方,前两年我们曾经专程去考察。”今年3月新当选为安徽省地方聂氏宗亲联谊会会长的聂忠文告诉记者,2000年在聂士成为国捐躯100周年之际,天津市在该市原聂公碑所在地建了一座高4.18米的聂士成铜像。

(天津八里台聂士成雕像

“将军驱骑刀光寒,一跃桥头此生瞻。聂公当年激扬处,多少青松配雨寒。”不仅有诗文铭记,聂士成殉难纪念碑上还镌刻着“聂忠节公殉难处”七个大字。

“在天津,历史上有三个地方,都是以聂士成的名字命名或设立的,分别为聂公祠、聂公碑和聂公桥。”聂忠文说,在合肥,紫蓬山上有聂士成石雕像,岗集镇规划有聂士成大道,此外,安徽名人馆、李鸿章故居,以及刘铭传故居内,也都有聂士成的纪念像陈列展示,供后人瞻仰。

聂士成武童出身,太平天国战争中投效钦差大臣袁甲三(袁世凯叔祖),同治年间改隶淮军刘铭传部,历任把总、副将、总兵、提督,一生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争、剿捻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清剿义和团战争以及抵抗八国联军战争,最终在与八国联军作战时阵亡于天津南郊八里台。聂士成阵亡后,清廷朝议赐恤,却遭到载漪、刚毅等实权派满人的阻挠和诬蔑,称其“误国丧身,实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两年后,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代为聂士成请恤,称其“秉性忠贞,践履纯笃,事亲极孝,居官极廉,驭众严而有恩,遇事勇而有断,沉毅果敢,威望绝伦”。清廷乃追赠聂士成太子少保,赐谥忠节,命国史馆为其立传,并准于立功省份、死事地方及原籍建立专祠,也就是在芦台、天津及合肥立祠祭祀。

重建聂氏宗祠,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丰县岗集镇三十埠社区的聂祠村,既是聂士成出生的地方,也是后来其中一处祠堂的所在地。84岁的聂志全老人带着聂志新、聂忠文等几位聂氏后人,最近几年一直在为聂氏宗祠的重建而奔波。“我小的时候,祠堂还在,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祠堂的建筑。”聂志全老人告诉记者,聂氏祠堂是清廷捐资修建的,老辈人称,当时修祠堂的材料都是从外地运来的,用了数年时间才修建完毕。

聂士成后人在原聂士成宗祠前残存的石狮子前观摩

聂志全老人手头有一张手绘的祠堂平面图,他指着这张图告诉记者,祠堂刚建成时,相当有排场,门前有石狮、旗鼓,东西有廊坊各三间,中间是一个大型八角院落,院角有四个花池,后面有几百株高大的松柏树,前后屋顶都是穿花脊,大门屋顶和后殿屋顶上各有一个葫芦形的大锡顶。大门上方有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的“聂氏宗祠”四个大金字,后殿的大牌匾上也有四个大金字“如在此上”。

“我记事起,聂氏宗祠曾被用作小学、乡政府、区政府、高级社。我还在里面读过书,校长是聂士成四代孙聂先举。”聂志全说。遗憾的是,在“文革”和“破四旧”的年代,聂氏宗祠遭到了彻底破坏,没能保留一砖片瓦,如今,只留下了门前的两座石狮,且也有残损。而原址上早已建起民房。

“长丰县现在有聂氏后人1600多人,而全国则有数万人之多。”聂氏第五代、长丰县聂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聂志新说,虽然祠堂损毁,遗迹甚少,但在岗集的聂氏后人仍旧秉承家风,爱国爱家,奋斗拼搏,不汲汲于功名利禄。

“聂氏宗祠的重建,还在持续推进,目前主要是用地问题,建设资金其实不是问题。”聂志新介绍说,根据初步规划,宗祠重建要原址重建,用地规模约20亩,涉及到拆迁等事宜,我们一直在恳请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资金预算方面,我们计划筹款1000万元,这些聂氏后人完全可以捐资,因此资金是没有问题的。”聂志新说,重建聂氏宗祠,是缅怀聂士成这位民族英雄,也是建设一座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通讯员 常虚怀 葛小禾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王素英 文/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