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以红色赋能企业发展,实施“党建+人才”行动,引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打造“红色方向盘”党建品牌,用“红色密码”推开企业党建与发展的互促共赢之门。
组织展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纵观昌辉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党建引领,每次遇到发展的瓶颈和低谷,都是党支部‘出招’破题、党员‘带头’攻坚。”昌辉公司党支部书记、集团董事长王进丁的话铿锵有力。
昌辉公司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党组织服务企业决策的实施路径,从企业制度、和谐创建、人才队伍、企业文化、内控机制等方面入手,为党组织授权赋能。公司党支部班子与公司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公司董事长亲自担任党支部书记,公司管理层党员占比超过60%。每年初,党支部都会根据生产销售实际制定工作目标,每季度召开1次党企联席会,通过征询职工意见、重大事项支部审议等方式,深度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在公司重要岗位、生产关键环节设立33个党员示范岗、10个“三有三无”党员责任区,使得新品研发进度、产品合格率得到保证。每月在车间公布“红色先锋指数榜”,将企业党员参与组织生活、履职尽责、志愿服务等情况量化展示,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2022年公司营收超过7亿元,在逆境中乘势而上,保持着平稳的增长速度。
标杆强引力,发挥先锋红色动能
在“红领徽匠”工作室,“技能大师”汪万昌的工位上“党员先锋岗”标志异常显眼,由他带领的工作团队研制的通用程控负载PLC测试台等4个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为企业生产一线解决了一大批高尖设备及检测台技术难题。仅2022年就为公司节省成本300多万元。“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更努力一点,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多为公司做些实事。”面对亮眼的“成绩单”,安徽省劳动模范、二级钳工汪万昌朴实地说道。
多年以来,昌辉公司始终把“党建+人才”红领工程放在首位,借助“迎客松英才计划”、“政聘企业”等政策优势和叠加效应,大力推进企业人才战略向纵深发展。企业党支部牵头建立“企业与人才共成长”机制,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先后投入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等经费达4000余万元,依托“红领徽匠工作室”、科创先锋团队等载体,与清华大学、合工大等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人才培养与开发基地昌辉学院,以11名党员科研骨干为主体培育“红领”讲师团,为千名员工提供系统性培训,结成“红色师徒”112对,凝聚培养创新型人才285人,其中博士8人;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研发成果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2.1亿元。昌辉汽车组合开关及车锁关键零部件研发创新团队被命名为安徽省第二批“115”产业创新团队。
用心聚合力,培育和谐互促氛围
“公司离县城足有21公里,乡下生活配套条件不足,研发团队又近半数是外地人,用什么方式才能稳定这批中高层专业技术人员的情绪,让他们安心工作呢?”曾经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昌辉管理层。“以党建带群建,从解决职工的衣食住行、日常娱乐等实际需求出发,开展形式多样、职工喜闻乐见的党群活动,凝聚职工‘向心力’,让企业变成职工的家。”昌辉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李宏志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昌辉党支部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以构建党建带群建“五领十共”工作格局为契机,向企业争取10余万元资金打造昌辉党群活动中心,作为集党员活动、职工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党群活动阵地,满足党员职工学习、活动需求。为职工建设标准化职工宿舍,开通“昌辉同行”上下班公交,减少职工的生活成本。昌辉公司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设,传递正能量好风气,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定向面对贫困劳动者,每年开发50个操作岗位,安排班子成员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开展“金秋助学”、“暖冬走访”等活动,让贫困职工感受到层层关怀。
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昌辉公司始终把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共同谋划作为自己的“红色密码”,在每一个关键时刻,紧紧把握前进方向,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已成为国内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型企业之一。(吴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