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街道老垅村:创新“135”工作法助推文化振兴
来源: 葛瑞祥 2023-07-21 11:04:31 责编: 聂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面子“靓”里子“实”。实现这一目标,保定街道老垅村通过“135”工作法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助力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fa844b2d0b77fccba36217520208cb4

图为志愿者宣传移风易俗。

 “一个方案”,明确行动指南。围绕村居实际情况,老垅村结合上级要求,制定了《2023年老垅村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责任、目标、任务,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明确“任务书”,为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明确了工作指南。

“三个结合”,聚焦问题精准发力。一是与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相结合。引导广大村民群众主动参与移风易俗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家风家训普及、家庭文化展示、家庭文明传播、家庭教育引导、文明家庭评比等创建活动,让小家庭传递大美德,用好家风带动好民风。二是与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党员干部签责任状,带头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反对铺张浪费,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服务群众,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和带动群众,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方面走在前、作表率。严格限制和禁止党员干部以任何方式参与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助长“天价彩礼”等陋习。对违反纪律的党员干部,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三是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推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重要标志,移风易俗是重要载体,运用流动宣传车、小喇叭、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文明祭祀等文明新风尚,印制公筷公勺、厚养薄葬倡议书,张贴“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组建文艺队伍,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汇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文化、戏曲文化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的认知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c58e5517570c4c36a96b56b72578df6

图为志愿者宣传垃圾分类。

 “五个新”,确保成效凸显。一是村民文明素养有新提升。通过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评选,改善提升村民精神风貌。通过充分挖掘好人好事,设立“移风易俗评分榜”,定期举办好人好事评比、文明家庭评比等活动,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二是乡村文明风尚有新气象。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推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积极发挥作用,遏制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礼,树立文明乡风。三是村容村貌有新变化。通过文明引导,发动村民义务劳动,清垃圾、修道路、栽花木、刷墙壁,自觉拆除私搭乱建,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四是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新方式。通过宣传教育、完善制度、典型示范、活动引领等手段,逐渐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文明生活新方式,让移风易俗成为乡村文明生活新常态。五是营造乡村文明和谐新格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动员乡贤能人,开展关爱贫困家庭、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免费义诊、文艺演出等系列志愿服务,将文明和谐新风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葛瑞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