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响导乡:党建引领奏出乡村振兴交响曲
来源: 邹萱 2023-07-24 15:47:14 责编: 陈亮

今年以来,肥东县响导乡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聚焦组织建设,点燃乡村振兴主引擎。始终把抓党建放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头雁领航作用。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相互交流切磋,激励比学赶超,先后11次组织乡村干部到无锡市、凤阳县、庐江县、长丰县等地实地学习。二是选优配强干部队伍。选好“领头雁”,强村富民有了“领路人”。全乡村“两委”干部69人,平均年龄39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9.4%,每个社区配备2个后备干部,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三是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推广已有社区成熟发展模式,“教法子”“指路子”,促进资金、政策、项目整合,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优势,不断锻造村级集体经济“钢筋铁骨”,为乡村振兴赋能。

聚焦乡村宜居,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乡党委积极推动基层党建与和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鸟语花香幸福家园。一是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紧盯生产垃圾、卫生死角、乱堆乱放等突出重点问题,充分发挥党员、村民组长、网格员、公益性岗位等力量,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形成人人出力、家家行动、村村见效的良好氛围。全乡已有4个较大自然庄环境整治工程通过验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不断完善,共完成3650户改厕工作,实现美丽乡村升级改造。二是充分发挥网格化治理制度作用。全乡通过划分80个网格,配备364名网格员,组建“网格指导员+网格长+网格员”三级网格队伍,有效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以“网格化治理”为切入点,有效整合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微治理”,形成“党建领方向、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的治理格局。三是乡风优良,建设“有内涵”的宜居乡村。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响导乡坚持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了村规民约等制度,并结合实际将移风易俗纳入主题党日活动,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模式,依托产业优势,加大种养植能手的培育力度,扩大带动效应,做亮品牌。多元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大红黑榜晾晒机制,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聚焦产业兴旺,积蓄乡村振兴源动力。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响导乡聚焦产业振兴,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突出党建引领、人才支撑、资源整合,着力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身造血功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加速度发展,2022年响导乡村级集体经济出入超1200万元。

一是顶格推进,统筹规划。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党组织。响导乡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乡级抓统筹、村级抓落实”工作机制,成立响导乡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班子成员包保联系责任制,对项目规划、立项、实施全程跟踪指导,统筹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摸排梳理9个社区现有资源和产业现状,结合上级政策,充分挖掘潜在优势,精准实施“一村一策”,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指明了方向。

二是选优配强,激活动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人才支撑。响导乡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党群合力的工作思路,将各类乡土人才聚集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链上,引育培用乡村致富带头人,凝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以村干部教育培训为契机,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实地交流学习、用好远程教育平台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三是整合资源,积蓄新能。充分整合利用资源才能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有效调动各方优势资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聚集强大力量。乡政府积极牵线搭桥,主动联系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肥东县农技中心形成定点技术帮扶,邀请农技专家为群众指导特色种植养殖;依托蒋祠、宋盛扶贫产业园,为脱贫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农民增收;主动对接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日报等新闻媒体,宣传“响”桃、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增强品牌效应,打响知名度,不断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蓄势赋能。(邹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