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萧县聚焦项目选择有重点、实施主体有群众、合作运营有效益的目标,切实强化“以工代赈”项目谋划储备,在精准择选实施地、激发动能聚合力等方面下足功夫,有效带动当地脱贫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增收。截至目前,全县共谋划储备“以工代赈”项目8个,总投资5203.8万元,计划争取“以工代赈”资金4470万元,带动670余人参与务工,发放劳务报酬约1440余万元。
抓好项目谋划,聚焦民意定项目。开展“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综合赈济模式、“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综合赈济模式的探索工作,采取实地评估和方案审查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开展申报项目筛选工作。按照前期手续完成情况、支持报酬比例等方面优势,优先上报计划发放劳务报酬比例高、带动当地群众务工人数多、政府组织群众务工能力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群众就近就业需求大、综合赈济效益好的项目。
健全协调机制,汇聚民力抓实施。建立储备项目工作台账和“一月一调度,半年一报告”工作机制。成立“以工代赈”项目工作专班,按月上报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实施动态管理,确保项目在资金落实后尽早发挥效益。大力宣传“以工代赈”方式政策实施的范围和领域,指导各乡镇(街道)、行业部门围绕农村交通、水利、文化、林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谋划“以工代赈”项目,协同乡村振兴、人社、财政部门落实好组织群众务工、劳务报酬发放等重点内容进行专题培训讲解。
带动务工增收,保障群众得收益。深刻把握“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的政策内涵,严格审核项目前期工作质量,除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工程量和投资额等进行核实外,还对群众务工组织方式、组织措施、劳务报酬发放标准、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就业效果等进行审查,要求项目可研报告逐项对劳务报酬进行精准测算,并在项目概算中对应发放金额单列。督促项目业主鼓励和引导当地农村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优先吸纳经济收入不稳定户及其他低收入群众参与工程建设,最大可能提供就业岗位。(户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