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分”出美丽乡村新时尚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3-07-31 15:17:26 责编: 王素英

初夏时节的庄墓镇金桥社区,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湛蓝的天空下,一排排农家院落整齐地排列着,宽阔笔直的马路穿过乡村,道路两侧鲜花盛开,乡风浓郁的墙体绘画……一幅幅别有韵味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铺开。记者7月28日从长丰县城管局获悉,长丰县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以来,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党建引领开启分类“全民模式”

在庄墓镇金桥社区,为深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细落实,村两委班子签定垃圾分类遵规履约承诺书,优先选配党员担任垃圾分类指导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两委成员、党员及网格员分片联系农户,以网络化管理方式加强帮助和指导,形成村两委成员、党员和村民三级联动机制。

为营造氛围,让广大群众想参与、愿意参与,庄墓镇成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阶段任务,夯实部门、村居、第三方环卫公司工作职责,把城乡环卫和垃圾分类工作列为月度村居考核重点工作。镇农环办牵头制定村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考核评分表,实行月度考核通报,做到村居常态化自查、乡镇每月督查,常抓不懈。

庄墓镇农村环境整治综合办公室主任伍涛介绍说,当地现在垃圾分类收集便捷化、精准化、智能化,黑绿两色户分类垃圾桶;红、蓝、绿、灰四色垃圾转运桶。颜色、标识直观显示垃圾种类,积分卡自由兑换生活用品,让群众实现家门口的垃圾分类新时尚,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智能人脸识别、捕捉抓拍,精准承重,数据分析判断,提高垃圾投放的准确率,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的精准化。终端系统数据化分析垃圾分类投放的收集量、群众参与度、积分兑换等,实现全程监管智能化、分析数字化,大大方便了村居的日常管理与考核,垃圾分类意识不断深入人心。

积极探索 美丽乡村新举措

庄墓镇坚持多维发声,立体宣传,在主次干道、居民小区以及背街里巷悬挂张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牌、横幅、海报等500余处,发放生活垃圾倡议书2万余份,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开展“小手拉大手”“爱国卫生运动”“美丽庭院”评比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200余次,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进一步提高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主动性,让群众当主角,树立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硬件配备到位,建立闭环处理机制,镇政府每年投入资金600余万元,用于日常保洁、硬件配备、人居环境改善等。全镇共配备保洁员164人,垃圾分类指导员220人。围绕道路沿线和村庄布置“可回收、其他垃圾”二分类收集点800余处。实现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中转亭、垃圾兑换超市硬性覆盖11个村居。

持续推进 垃圾分类成为“新日常”

“庄墓镇11个村居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已全覆盖,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兑换;垃圾分类自助积分兑换柜一处,可随时兑换,截至目前共发放兑换奖励1200余份。”伍涛说。不只是在庄墓镇,早在2017年4月,长丰县在全省率先建成“垃圾兑换超市”,鼓励群众把一些可回收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分类收集后到“垃圾兑换超市”兑换一些生活必需品,通过这种形式鼓励群众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根据先示范后推广原则,2017年长丰县共有9个乡镇13个行政村陆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

长丰县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姚海泉介绍说,2021年8月长丰县印发了《长丰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和建设双凤经开区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双墩镇万科中央公园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义井镇蔡岗村再生资源回收中心等垃圾分类相关场所和设施,从农村和集镇小区“双管齐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82个市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设有垃圾兑换超市267个,建立垃圾分类中转亭470座。2022年,选取5个试点乡镇(区)在成熟小区建设30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实现“撤桶并点”。2023年,长丰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新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以点带面,从源头上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同时,长丰县结合实际创造性提出了生活垃圾分类“234”工作法。即农村实行生活垃圾二分类、公共场所和机关单位实行生活垃圾三分类、城镇小区实行生活垃圾四分类。目前,全县15个乡镇(区)241个行政村2473个自然村,均实现农村垃圾治理收运系统全覆盖,覆盖率100%。

据了解,长丰县注重打造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两网融合”回收站点,共建有10个“两网融合”站点,今年上半年再生资源共计回收13万吨(不包含再生资源回收生产型企业)。2019年至今,全县15个乡镇在册再生资源分拣中心28家,回收站点71家,共回收农药瓶约3742万个,农药袋约5146万个,农(地)膜约1490吨,回收资金合计3598万元。(通讯员 柴晶晶 周勇 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武鹏 实习生 杨润鹏

基层简讯

全面提升道路保洁质量 提高辖区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双凤经开区紧盯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督促环卫公司合理调动车辆和人员,采用“人工+机械”的环卫保洁模式,出动洗扫车、洒水车对主次干道、人行道实施清扫和冲洗,加大洒水和洗扫作业频次。同时,出动部分人力和小型冲洗车辆,通过高压水枪冲洗和人工擦拭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类“城市家具”进行深度清洗作业,力求达到“无遗漏、无缝隙,无污渍”。

不断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网格化责任体系

今年上半年,水湖镇以“三治三拆三改”为抓手,因地制宜制定处理方案,着力推进农村乱堆放整改和污水治理工作,结合当地废旧物品等闲置资源打造各村(社区)特色景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截至目前,配合各村(社区)出动农用车2000余台次,清理乱堆放5000余处,清理路边杂草410余公里,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480余车,清理各类河塘沟渠、排水沟285处。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责任到人,任务到户。形式多样的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必要性,使得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深入人心。上半年双墩镇共清理垃圾约7454.36吨、整治户外广告及店招标牌89处、清理卫生死角约345余处、清理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袋)约310个(条)、清理河塘沟渠约1.2公里。

抓实农村垃圾治理 提升宜居环境质量

为全面提升岗集镇城乡环卫治理水平,巩固农村垃圾治理成果。今年以来,岗集镇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一是构建收运体系。加快农村生活垃圾设施建设,合理配备收运设施,确保生活垃圾转运“日产日清”,治理覆盖率达到100%。二是督查责任落实。实施网格化治理和管理,建立镇村组三级网格体系,以网格为单位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兑现奖惩。三是营造宣传舆论氛围。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来宣传教育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久久为功 做好环境治理

加大对下塘镇境内主要干道、安置小区、工业园区周边道路等重点区域的保洁力度,增加保洁力量,延长工作时间,增加机械保洁作业频次,确保不留缝隙、死角。对河道、景观池进行常态化保洁。组织执法人员加强日常巡查,对发现的环境卫生问题立即上报工作群,要求保洁公司迅速整改并反馈,保障环境干净、整洁、舒适。

常态化开展 村庄清洁行动

杨庙镇生活垃圾收处工作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运营,今年上半年垃圾转运量约2250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存留。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正在向全镇推广,已在街道和马郢社区设立智能化自动垃圾分类收集亭2座,其他8个村设立垃圾分类收集亭20座,全镇设置简易垃圾分类收集亭71座,成立分类垃圾兑换超市17家,与企业合作设置垃圾资源化利用回收点2个、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点2个。

补短板强弱项 持续优化提升

朱巷镇将网格化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抓手,明确责任分工,细化责任到人,全面压实网格管理。村居两委干部、保洁人员及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组建人居环境整治先锋队伍,围绕村庄主干道、房前屋后、河沟渠塘等重点区域,大力开展“横到边,纵到底”环境整治,确保整治一个村、巩固一个村,在辖区内形成“村看村、户看户”的人居环境整治新常态。全镇13个村(居)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上足机械、加大马力,坚持“干”字当头,对主次干道、大街小巷、房前屋后进行“拉网式”清理。截至目前,共安排垃圾清运车、挖掘机等机械50台次,清运垃圾、杂物2000余吨,清理“牛皮癣”、各类广告牌105处,推动村庄清洁行动见实见效。

优化人居环境  持续推进专项整治

为加强城乡镇容环卫治理,优化人居环境,吴山镇城管分局多次开展镇域垃圾清理专项整治行动。现有保洁员185人,垃圾转运车7辆,累计发动干部群众参与整治行动超过2.9万人次,铲车约 90车次,运输车约1120 车次,摆放户分类垃圾桶、果皮箱、分类垃圾箱共计 5134个(小分类垃圾桶600个,分类桶4个),清理垃圾约4860吨,清理塘坝约1629口,沟渠约2880条,清理乱堆约270处,清理道路沿线2.7万千米,清除牛皮癣广告约200处。

加大投入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居住环境

按照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任务目标,加大投入,强化措施,逐步提高庄墓镇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标准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在完成2022年较大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的同时,再争取一批2023年较大自然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上半年以来,共清理乱堆放清理987处,清运生产生活垃圾2000余吨,出动机械车辆1千余台次,拆除无功能建筑117处,拆除违规广告21处,清理油污及墙面乱图画76处。

强化措施  深入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建立了户集中、保洁公司收集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做到日产日清。陶楼镇1-6月份共清运生活垃圾1770余吨,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12个村(社区)人居环境提升显著,截至目前共出动保洁环卫人员8000余人次,出动机械车辆2000余辆次,更换破损垃圾桶200余个,清除乱堆放256处,清理村内水塘102处,清理残垣断壁280处、清理柴草堆632处。

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不断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水平

上半年以来,长丰县杜集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结合基层党建、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对农村人居环境实行“片、网、格、人、责”的网格化管理,对各村交通沿线、房前屋后、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中的树枝杂草、卫生死角、乱贴乱画、乱排乱倒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共出动35000余人次、机械1200台次,开展房前屋后及庭院整治1000余户,清运树枝杂草堆放300余处,整治卫生死角200多处,清理“牛皮癣”100多处,清除乱倾倒垃圾13处,累计清运垃圾1799吨。

推动垃圾分类 在义井生根开花

义井镇扎实推进“四个一点”,即建立有毒有害垃圾兑一点、可腐烂垃圾沤一点、可回收垃圾卖一点、部分建筑垃圾埋一点。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年收运垃圾3900多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坚持市场化运作与政府兜底相结合。推动村居垃圾兑换超市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融合发展,辐射全镇19个行政村。积极探索、推进“两网融合”,实现生产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引导推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绿行义家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作用,以志愿者入户宣传、回收为载体,入户上门宣传达3500余户,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

创新举措  不断巩固治理成效

左店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开展以来,镇城管中队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整治行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采取强力举措,营造强势氛围,凝聚强大合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6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设8处,面积442平方米,涉及韩庄、永丰等村居。累计出动人员86余人次、车辆34余辆次,清理乱堆乱放200余处、约1000余平方米,清理河湖渠道26余条(2公里),清理道路10余条(11公里),累计清理转运生活垃圾1040余吨。

压实责任  推进三级处理模式

罗塘乡定期和不定期对各村(居)进行督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月考核,检查结果与村(居)的月目标奖挂钩,压实村(居)责任,做好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农村生活垃圾处置采用“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三级处理模式,今年上半年共计清运生活垃圾2972.94吨,组织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乱堆放2000余处,清理秸秆30余吨,小广告100余处清理卫生死角400余处,拆除违规广告30余处。

不断改善居住品质 创建“洁、净、美、舒”城乡环境

造甲乡以长丰县城乡环境一体化综合治理的质量和标准为要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创建洁、净、美、舒的城乡环境为目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该乡分管领导整体统筹,城管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城管队员进行巡查监督,环卫公司具体落实,形成成熟的环卫运营模式。配齐配强保洁队伍,保障保洁人员工资待遇,将城管队员划分责任区域,督察各自区域内的保洁工作,确保队伍人员充足且在岗在位。及时对乡内生活垃圾进行转运,严禁出现垃圾堆积现象,提高垃圾转运能力,确保生活垃圾能及时“收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