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暑热依旧。休宁县商山镇的800余亩头茬再生水稻迎来丰收季,当地稻农抢抓农时和当下晴好天气,加紧收割头茬再生水稻,确保颗粒归仓,不误二茬收成。
近日,笔者走进商山镇霞阜村再生水稻田,只见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铺满整片田野,一眼望不到头。几台多功能水稻收割机开足马力驰骋田间,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好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一种两收”再生稻的头茬成熟,也让霞阜村霞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施国卫兴奋不已。他介绍:“我们上午9点左右开始收割,到晚上7点结束,2台收割机同时作业大约需要5到6天收割完毕。”
再生稻是一种“一次播种、两季收获”的水稻栽培模式,即选取再生能力强的杂交稻,利用头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经过适当的栽培管理萌发稻穗,再收获一季的稻作模式,亦称“一种两收”,不仅减少了播种、育秧、栽插、整地等环节,而且具有品质优、投入少、效益高等特点。自2020年开始,商山镇对种植再生稻实行每亩补贴200元。当天,该镇农技推广中心的农技人员也在水稻田里,察看再生稻长势和收割情况,并为头茬收割后的田间管理开出了针对性“处方”,为二茬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休宁县按照“稳产量、提品质、增效益”工作思路,在确保双季稻面积稳定的基础上,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推广再生水稻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为确保再生稻种植农户丰产增收,商山镇积极引导农户选择适宜品种,适时早播早栽,从流水线播种、工厂化育秧到机械化收割,强调再生稻生产过程的全程机械化,创新集成推广减肥减药和节水灌溉等技术,确保再生稻种植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得到落实,助力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余影 方佳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