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凤台县首批拥军学校,学校现有24名退役军人在校工作,同时每年减免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子女在校各类费用10余万元……”这是凤台县精忠中学围绕军人军属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该校始创于1937年秋,校名源于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箴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培养学生逾千人,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2000年经淮南市教委批准,民办精忠中学恢复开办,23年来已发展到在校师生5000余人的完全中学。
办学以来,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成效显著,二十届中考连续取得平均分、省示范高中录取率在全市前茅的优异成绩;八届高考连续取得本科达线率在全市前五的好成绩,被评为“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
该校坚持党建引领办学,按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提出的工作任务,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断提升“双拥”工作整体水平,使一朵朵“双拥之花”盛开在精忠校园,谱写出新时代军政军民鱼水情深的崭新篇章。
该校紧密围绕县“双拥”工作总部署,按照“双拥”先进单位创建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双拥”活动,把“双拥”工作与教育事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在做好国防教育、“双拥”工作、学生管理、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工作,积极为推进新形势下全县“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双拥”工作是加强军民团结的根本大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校在工作中做到思想上有认识,工作上有安排,经费上有保障。
该校在“双拥”工作中逐步树立了为军人服务的思想,千方百计为军人解难题、办实事,解决军人的后顾之忧。学校规定,军人等优抚对象子女在校就读实行优先制度,在入学、奖优、助困等方面给予照顾。每年招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学校对退役军人、现役军人的子女优先考虑,在减免学费等方面尽量给予照顾;对文化课较薄弱的学生和毕业后一些想当兵的、考军校的军人子女,学校组织各科优秀教师单独对他们进行辅导,先后有多名军人子女在该校教师的精心辅导下考上了理想的高等院校,解决了部队、军属的后顾之忧。据统计,仅2022年就减免各类费用达10余万元,同时学校制定措施,规定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及其亲属子女在校上学的均给予减免一定费用。
同时,学校重视学科教师在国防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政、史、地、语、数、音乐等学科中结合国防教育素材,抓好渗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国防发展中所发挥的力量,不断创新挖掘思政课程元素,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要求有机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环节。目前,学校购买关于爱国、双拥、军事等方面图书资料2000余册,供全校师生阅读。
该校依托各种教育阵地,综合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标语、校刊《金钟之声》等,建立起渠道多样、形式多样的宣传方针,广大教职员工普遍树立起了“双拥”意识,在校园中营造出人人关心“双拥”工作,个个支持“双拥”工作的良好氛围。
学校每年组织18周岁以上的男学生进行兵役登记,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每年为部队选送一批能力强、素质高、品德好的优秀学生,为国防建设贡献知识与才能。全校党员教师带头学习、宣传《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在全校师生中定期举办国防知识竞赛、学习消防知识、防空演练等活动,使“双拥”国防教育面达到100%。
该校还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把国防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就时间安排、教材内容、教学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将国防教育与校园环境建设、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相结合。坚持每周一开展国旗下教育,组织学生举行国旗下演讲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爱国主义影片,加强国防意识,树立国防观念。
今后,该校将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国防后备人才,加强国防教育,努力营造出人人关心“双拥”、个个支持“双拥”的良好氛围。(刘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