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头羊。”“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用杨贤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更好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做好领头羊,当好“兵支书”。
杨贤军是一名退役军人,任田家庵区大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他始终把大树村每一位村民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去认真对待,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主动从群众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抗旱、征迁、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秸秆禁烧等村内各项重点工作随处可见他的身影。
践行初心,用心用情服务群众
杨贤军始终坚持走村入户下农田,掌握群众的第一手需求,第一时间将政策信息传递到群众家中,全村795户3011人的基本信息他都能做到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群众找到他时,他总能做到耐心倾听、用心解决。村内百岁老人、特困户杨左春家中就常常能见到他走访的身影,“书记经常来看望我,有时候是来找我聊一聊、有时侯来给我换个灯泡,前段时间我门口的杂草长出来了,还是书记带村里干部来给我砍的呢。”
紧贴群众需求,联系群众有温度。大树村烟下中心村“百姓评理说事点”建成后,作为百姓议事的一个平台,杨贤军带头落实,村“两委”成员定点“打卡”,把问题摆在“桌面”上,与村民面对面、心贴心交流,了解村民所思所想,同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做到听民声、聚民智、谋良策,使之成为联系群众的新纽带、服务群众的新桥梁,实现为民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衔接。
为了有效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杨贤军带领村“两委”干部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志愿者等围绕“一点三线一提升”工作内容,聚焦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多、无功能建筑多和环境整治易反弹等难点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清运垃圾杂物80余吨,拆除无功能建筑及沿路旱厕58处,完成户改厕12户,清理村内水塘30处,村主干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渠道两旁全部清淤绿化,全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建有太阳能路灯、文化广场、篮球场、健身广场、铺设人行道等,全力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的美丽新农村。“房前屋后的垃圾都没有了,现在的村子干净整洁,出来遛弯心情都舒畅多了。”家住大树村烟下村民组的高大爷说。
创新模式,特色产业带动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振兴工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杨贤军始终强调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通过点线面扩容,将三新草莓示范园、电商运营中心、宝树堂等农业农村观光点串成线,打造田园休闲农业综合体,促进“多元”发展,充分发挥“一村一品”乘法效应,奏响党建引领、富民兴村“和谐曲”。
发展特色种植,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大树村特色种植业主要包括草莓、西瓜、甜瓜等,了解村情后,他积极动员组织村“两委”通过“试验+培训”的模式,为种植户提供农机、农技、农资等服务,培养技术型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
2022年,“三新”草莓示范园落地至大树村,完成建设高标准草莓连栋大棚5000平方米,草莓标准化栽培,每平方米可产草莓3-5千克,年产值达80万元,带动草莓三新技术在淮南市迅速应用,有效提升了草莓种植水平、产量、品质和效益,实现曹庵草莓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自项目落地以来,带动周边5个村民组近50人就业,人均增收约2000元。承办第十三届中国曹庵桃花草莓节,创造客流量14万人次,大大增加群众收入。新引进助农电商运营中心,以抖音直播的方式介绍大树村村容村貌,向外推广特色农副产品。持续推进以参股联营方式招商引资引进的宝树堂养老社区项目,该项目建筑风格为徽派建筑,共16幢明、清古民居,所有建材均从皖南和浙赣山区原址整栋拆卸转运而来,聘请徽州、浙江、江西能工巧匠进行修复改造。社区内设置餐饮、民宿、乡旅养老、民俗博物馆等功能,着力打造淮南市首个集乡村旅游、文化艺术,健康养老为一体的综合社区。
如今,大树村在杨贤军的带领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村内各项重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干群关系融洽,一片欣欣向荣。谈起大树村的未来,杨贤军感到干劲十足:“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将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为幸福田家庵贡献力量。”(宋兰兰 杨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