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三山经开区保定街道团洲村始终围绕“红色村”建设目标,找准建设路径,全面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红色堡垒
一是选优配强班子队伍。今年2月原焦湾村和团洲村撤村并村工作正式启动,村两委干部深入群众宣传,先后进行了民意采集、全民投票、资产清查等工作,为两村的实质性合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选举出新团洲村“两委”成员13人,“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9岁、大专以上学历12人。二是加强理论学习。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制定实施《保定街道团洲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政治学习实施细则》带头学习,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不断强化红色宣讲阵地建设,在团洲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精心打造了320平米的“红色学堂”,成立由“两委”干部、“五老”人员和小学生组成的“红帆船”志愿服务队,通过志愿讲解、志愿服务,引导党员群众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强大合力。三是开展结对共建。与新兴铸管、格力电器、芜湖造船厂开展“红色合伙人”党建共建,实现组织共联、项目共建、发展共谋,把企业力量融入到“红色村”发展中来。
深挖红色资源,营造红色氛围
一是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团洲村积极挖掘渡江战役第一船红色资源,充分释放红色资源“育人”效能。2020年8月,在团洲村原村部筹建了“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纪念展厅”,展示书籍和各类历史物品200余件,已成功获批芜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3年6月“渡江第一船”纪念馆在莲花湖畔落成,建筑面积达2018.9平方米,展厅面积达1847.5平方米,是集党史学习、党性教育、红色文化传承的综合性基地。目前新馆已承办各类群体的红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80余场次,接待1800余人次。二是开展红色研学。团洲村积极规划研学路线,以“渡江第一船”纪念馆和“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纪念碑”为核心,链接周边企业、小洲生态农业基地和响水涧景区,打造“一碑一馆+生态农业”的参观路线。从纪念碑到纪念馆,沿途以党史发展历程中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为基础,建设多个景观小品,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氛围”,为红色村发展“培根铸魂”。
打造红色品牌,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打造“夏家湖”品牌。2021年12月,团洲村注册成立了芜湖市夏家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主营产业有农产品销售、培训班和各类党史学习教育承接等,公司成立至今,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同时设计注册了夏家湖品牌LOGO和宣传标识,并与经营数十年的小磨麻油厂进行合作,生产销售“夏家湖”品牌小磨麻油,目前已热销5000余瓶,收入达20万元。二是盘活现有资源。对村内已征收但未实际使用的410亩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流转给他人种植苗木,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2.28万元。同时将闲置的团洲小学、老村部进行租赁,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4.68万元。三是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团洲村积极响应市委号召,通过“两委”干部带头全员入股,邀请致富能人参股入社的方式,成功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2022年6月,团洲村党委领办的“芜湖市团洲村弘帆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目前为止,合作社已承接了长江二桥耕地恢复、保定街道垃圾分类屋采购安装、沿湖村小红套廉政广场等13个项目。2022年合作社经营性收入140万元,实现了从集体经济薄弱村到全市十强村的大跨越。
完善治理体系,树立文明乡风
一是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团洲村围绕乡村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内容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积极吸纳乡贤、德高望重的“五老”参与公共事务,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广泛开展“五星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弘扬榜样精神,营造乡风文明“氛围美”。二是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打造出理论政策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等多样化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帮扶、就业指导、免费义诊等志愿服务。三是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团洲村持续加强党务、村务、财务管理,扎实开展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建设,严格落实村务一事一公开和财务月公示制度,使各项工作公开透明。(陈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