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第10个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为缅怀先烈精神,传承红色火种,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联合淮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围绕该市各地英烈事迹,共同推出《淮河之滨祭忠魂》主题策划。今日推出第一期,以飨读者。
曹渊(1902-1926),原名曹俊宽,又名曹秋萍,字溥泉。1902年2月出生于安徽寿县小甸乡曹家岗。1919年入芜湖私立工读学校,后入省公立职业学校就读。上学期间积极参加芜湖学生界反帝反封建运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中产党。毕业后,任连党代表、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两次东征、平息叛乱和北伐战争。1926年在攻打武昌战役中幸殉难,年仅24岁。
2020年11月,寿县小甸镇革命烈士纪念园,一行来自远方的游子躬身朝向庄严肃穆的纪念碑虔诚地祭拜。在他们身后,摄像机在跟拍录制。他们是曹渊烈士的后人,跟拍摄像者是央视大型记录片《记住乡愁》节目的摄制组。曹渊烈士的独子曹云屏老人已逝世,此次回乡的是曹云屏的子女,曹渊烈士的孙辈,故乡对他们而言,不仅是父亲忘不了的乡愁,更有“一门三烈士”的光荣门楣。
三烈士系小甸集曹家岗内一位贫苦农民曹守身的子孙。曹守身继承祖业在曹家岗养育了三个儿子,粗识文字却深明大义的曹守身主张让儿孙读书并支持儿孙革命,于是,从那土墙草顶的茅屋里,陆续走出了三个为革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子孙,即:次子曹少修、三子曹渊与孙子曹云露(为长子曹兴宽之子)。曹门三烈士中的曹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团北伐阵亡烈士墓中,名列第一位的烈士,他牺牲于1926年9月5日的武昌战役,是曹门三烈士中牺牲时间最早的。
曹渊,名曹俊宽,又名曹秋萍,字溥泉。1902年2月出生于安徽寿县小甸集曹家岗。曹渊自幼聪颖好学,他不仅学习刻苦,还喜欢谈兵论剑。曹渊幼年随二哥曹少修(1947年被反动派杀害)读书,后转往离家不远的邢家岗就读于著名书画家张树侯先生私塾,受其影响,走向革命道路。
曹渊的二哥曹少修早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曾在家乡起兵讨袁。受兄长影响,曹渊12岁就为讨袁军传送信件。1919年春,曹渊报考芜湖工读学校被录取。不久,被推选为学生代表,参加芜湖学生联合会。同年秋,他考入芜湖公立职业学校,任校学生会主席,继续积极参加芜湖地区的学生运动。
离校回乡不久,曹渊怀着寻求学习的机会与追求革命真理的目的去往上海,他借来《新青年》《向导》《阶级争斗》《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夜以继日地阅读。1923年,曹渊借机旁听学习瞿秋白、蔡和森、张太雷编著的《社会科学概论》《社会进化史》《哲学概论》和《世界工人运动史》等讲义,对革命真理和国内外形势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学习,他的革命方向也更为明确。
1924年5月,渴望投身革命的曹渊得知黄埔军校成立,毅然去广州参加报考,后被录取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学生。曹渊进校后,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知识,刻苦专研军事技术。曹渊在黄埔军校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善于团结和帮助他人共同进步,因而他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进校不久,曹渊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亲自参加了接受曹渊同志入党的党小组会议,并鼓励他做革命军队的优秀指挥员!
1924年毕业后,曹渊于次年2月率领学兵连参加讨伐陈炯明叛乱集团的第一次东征。他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率领学兵连奋勇冲杀,使团部转危为安,此举曾得到廖仲凯先生赞扬。为讨伐叛乱滇军,6月上旬,曹渊调一团三营八连任连长,在与滇军杨森部激战时,曹渊率八连迂回敌后,袭击敌人使敌阵脚顿乱。为彻底肃清广东境内反动势力,10月1日进行第二次东征,曹渊率百余名官兵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拼死冲杀,击溃敌军,向潮州汕头挺进,夺取胜利。
1926年5月,周恩来指派曹渊任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并取得北伐战争中的第一次大捷,“铁军”的威名不胫而走。1926年7月,在攻打泗汾取得了胜利后,得到聂荣臻、叶挺高度赞扬。9月5日凌晨,曹渊率一营官兵冒着武昌城头敌人猛烈的炮火,竖云梯攀城,但一营官兵与十倍之敌搏斗,最后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眼见登城失败,曹渊掩身在城下的一个土包后,写报告给叶挺团长:“团长,天色拂晓,登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存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就在曹渊落款写到自己名字的最后一笔时,不幸中弹牺牲,“渊”字的最后一笔被拖得很长。为革命捐躯时,曹渊烈士年仅24岁,他的独子曹云屏刚刚两岁。
曹渊牺牲的噩耗传来,聂荣臻、叶挺、周士第及全团官兵都悲痛万分,激发独立团广大指战员奋勇攻城。周恩来、叶挺等深切怀念为革命英勇捐驱的曹渊烈士,关心遗孤的成长多次写信缅怀曹渊,鼓励曹云屏、曹云青继承先烈未竞事业,走革命的路。
1939年9月1日凌晨,在“夏家山事件”中时任鄂东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三中队指导员的曹渊的侄子曹云露,不幸被捕,被解往浠水囚禁。在曹渊牺牲13年后,曹云露面对敌人的枪口,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壮烈牺牲,时年29岁。
1947年10月,身为抗日民主政府参议员的曹少修被敌逮捕,英勇不屈,壮烈牺牲。如其所言“吾弟渊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亦为革命而死,今吾亦死,一门三烈士,足以光荣吾门庭”。
寿县小甸集“曹门三烈士”的故事成为革命史诗般的存在。新中国成立后,曹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叶挺独立团一营191名阵亡将士合葬的洪山公墓的纪念碑上,曹渊的名字排在党领导的独立团北伐阵亡烈士名单第一位。周恩来和叶挺对曹渊感情颇深,评价几稿,周恩来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1965年,毛主席的专列在安徽蚌埠停留,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前往汇报工作时,毛主席在谈话中特别提到过安徽有一位曹渊烈士,对革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