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第10个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为缅怀先烈精神,传承红色火种,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联合淮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围绕该市各地英烈事迹,共同推出《淮河之滨祭忠魂》主题策划。今日推出第二期,以飨读者。
王影怀,原名王立德,又名荫槐、映淮,1902年出生于杨公镇汤王村。父亲王多选,为人正直善良,少年时因患腿痈无钱医治而致残,后发愤自学中医而成名,擅长医治疮痈,常免费为贫苦农民治病。王影怀,深受父辈品德的陶冶,性情沉静,读书十分用功,10岁后读书于汤王庙小学,成绩为全校之首。1917年考入设在凤阳的安徽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不久学业大有长进,而且攻书画,善文学,才华出众,深受师长器重。
心怀天下 投身革命
苏俄十月革命后,王影怀开始接触新思想,经常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进步书刊,逐步树立改造中国社会的志向。五四运动期间,他积极参与凤阳五师学生举行的罢课和游行示威,并被推选为五师学生会及凤阳学生联合会负责人。共产党员薛卓汉、曹蕴真等从上海回到寿县开展革命活动,筹备建党。1924年2月,薛卓汉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王影怀奉党组织的指示从事革命活动并发展了一批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入党,并在凤阳五师秘密建立党小组。1925年7月,王影怀等组建中共凤阳五师暑假工作支部,随后正式成立中共凤阳支部,王影怀任支部书记。 同年夏,他与薛卓汉等30多人奔赴武汉,准备参加北伐。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王影怀受党组织派遣,先后到武昌黄土坡国民党安徽省党务干部学校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王影怀参加了在武汉阅马场举行的武汉各界群众声讨蒋介石大会。5月,军阀夏斗寅阴谋袭击武汉,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汉政治军事学校和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及湖南学生团合编成中央独立师,王影怀在该师一团参加了保卫武汉国民政府,讨伐夏斗寅叛乱的斗争。
5月下旬,中共安徽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在武汉成立。7月中旬,汪精卫又公开叛变革命,武汉形势异常紧张,环境极为险恶。中共中央决定,中共安徽省临委迁往芜湖。王影怀随省临委回皖,随后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和省临委的决定,回到家乡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继续进行革命斗争。
坚贞不屈 英勇就义
1928年5月30日,寿县县委在城关组织纪念五卅惨案三周年活动,并举行示威游行。通过一系列斗争,寿县党组织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年夏,由共产党组织掌握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学兵团被解散,寿县笼罩在白色的恐怖中。中共寿县县委与上级党组织曾一度失去联系,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王影怀以顽强的毅力和灵活的方式坚持斗争。八、九月份,王影怀被调任中共安徽省临委委员。王影怀离开寿县在中共安徽省临委工作后不久,因叛徒告密被反动当局逮捕,囚于饮马塘监狱。在狱中两个多月,受尽酷刑的折磨,双脚被“红绣鞋”烙得只剩下几根骨头,但是,他为了保守党的机密,捍卫党的利益,始终坚贞不屈。当时,他的族叔祖王凤栖前往营救,劝他自首出狱时,他说:“与其求生而害义,宁抛头颅以殉节。我为真理而斗争,当死在所不辞。”王凤栖老人见他视死如归,只得挥泪而别。
12月16日清晨,王影怀拖着沉重的脚镣走向刑场。一路上。他怒斥刽子手:“你们杀了我,会有千百万人来找你们算账。今天的黑暗是黎明前的黑暗,你们快完蛋了……”最后,他在“打倒蒋介石”、“血债要用血来还”、“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中英勇就义,时年26岁。
当时《民生晚报》对他临死不屈、英勇就义的情况作了报道。上海《时报》和《新闻报》也刊登了蒋介石亲自批准杀害王影怀的消息,王影怀和他无比刚强的革命人格力量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王影怀烈士殉难处修建墓碑,纪念碑上书“英名垂青史 光辉照后人”十个大字,表达对烈士的无限崇敬。(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