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有3个孩子,老伴因病不能干活,能搬到这么漂亮的房子里来,还给安排低保和就业岗位,真的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萧县杨楼镇新廷安置点搬迁户罗兆亮在谈到搬迁后的生活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2021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以来,萧县2145户4076人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上学、看病、购物,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幸福洋溢在大家的脸上。
大力培育发展安置点后续产业。萧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业产业,按照“保底收入+盈余分红”等方式,开展以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的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构建“合作社+服务组织+农户”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集体和农户实现双增收。入社搬迁户每年每亩土地增收500元左右,并享受合作社统一购买意外保险、助学金等福利。我县每年投资160-400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年收益10-15万元,实实在在带动搬迁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实施的易扶后续扶持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增加安置区集体经济收入11.2余万元,带动周边搬迁户就业8余人,每人每年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
激发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根据群众意愿和市场需求,举办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至少1项就业技能,并积极推荐就业岗位,确保搬迁群众每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搬迁户稳定受益,注重提高搬迁户的参与度,激励搬迁群众干事创业,激发搬迁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2023年搬迁群众参加政府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9人。
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提升安置点管理服务成效,依托迁入地村级组织加强管理,形成党组织领导、村委会管理、搬迁群众充分参与的管理格局。全面开展党建、物业管理(网格化管理)、治安维稳、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解、文化宣传等工作,确保搬迁群众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我县安置点共设立基层自治性组织14个,基层党组织14个,安置点覆盖率达100%,配备社区干部25人。通过开展评先评优、强化乡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规劝陈规陋习,深入推进思想教育、感恩教育、扶志教育,营造良好生活环境。(户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