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丰县岗集镇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优化管理制度、拓宽教育渠道,将党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为全镇高质量发展夯实思想堡垒。
聚焦政治学习“第一任务”,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把党性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抓手,分层次、分领域、全覆盖抓好农村党员思想政治学习。组织“集中学”。今年以来,共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培训10次,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党员轮训等各类培训超过40小时,其中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技能培训有300余人次,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线上“拓展学”。依托“学习强国”以及“安徽先锋”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拓宽学习渠道,交流工作经验,更好推动事业发展。今年以来,岗集镇各村社区支部共推送“有声书”、《榜样》等线上学习资料260余条,收到党员意见建议21条。实时“跟进学”。不间断地依托党建微阵地、农家小院、种植基地召开“庭院学习会”、“红色茶舍”“板凳会”等方式加强沟通,教育培训全覆盖。截至目前,岗集镇村社区为行动不便老党员上门送资料、现场朗读、播放音频187人次,为30名流出市外的党员邮寄学习资料。
聚焦党员管理“第一靶向”,完善制度建设。精准把脉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实际,注重分类施策、对症下药,以完善的制度建设推动农村党员管理常态长效。把好“源头”。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对各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提出硬性任务要求,年初制定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加大在村集体合作社,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切实做到发展党员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并重,发展党员与乡村振兴战略并重,发展党员与培养农村基层治理人才并重。今年共发展党员20名,其中农村党员9名。摸清“家底”。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单位、村“两委”班子成员为主力,根据组织生活出席情况、党费收缴情况进行“一对一”上门走访,详细了解党员本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并建立党员信息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细,推动形成党员分类科学、教育培训灵活、管理方式多样的党员管理格局,实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干有方向、做有标准、评有依据。用好“积分”。松棵村成立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单位成立量化积分评定小组,小组成员由乡镇组织委员、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担任,按照“一人一本、一事一记、量化积分、动态管理”的原则,设立文化宣传、环境卫生、治安巡逻、民主监督等8个岗位,对党员进行量化积分管理,并将积分作为民主评议党员、“两优一先”评选的重要依据。
聚焦履职尽责“第一目标”,发挥先锋作用。把推动党员作用发挥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将党员教育管理的成效转化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实效。聚焦工作重心。引导农村党员围绕重点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矛盾纠纷调解、精神文明建设、防汛救灾等重点工作,主动担当作为,发挥带头作用。围绕群众需求。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把理论学习、走访慰问、志愿服务等融入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9余次,帮助居民解决问题40余件,27名党员担任党建指导员,践行“一改两为五做到”会议精神,为企优环境。立足发展实际。按照“一村一队”标准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让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温度、有热度、有深度。其中,金湖社区党员“爱心送餐”服务队、新庄社区“红色茶舍”党员宣讲队、桃山村“幸福面对面”助老志愿服务队、青峰岭村“爱在青峰岭”志愿服务队,积极吸纳年轻党员,做到群众在哪儿,就把党员活动就延伸到哪儿。(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