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是第十个“世界城市日”,主题为“汇聚资源,共建可持续的城市未来”。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强化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连日来,合肥市广泛开展“世界城市日”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为城市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让垃圾分类知识入脑入心
10月30日下午,瑶海区城管局联合三里街街道在开元华庭小区举办2023年“世界城市日”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设立了世界城市日、垃圾分类等知识展架,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围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宣传。记者在现场看到,城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通过有趣的旧物置换、精彩文艺汇演等环节,让垃圾分类知识入脑入心。
居民代表宣读垃圾分类倡议书,呼吁大家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践行者,用实际行动带动家人和身边朋友参与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去。
“通过现场讲解、宣传手册、知识问答等,我详细了解了世界城市日的由来,以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家住开元华庭小区刘大叔说,“知道垃圾分类该如何正确投放,回家后我会带动我的亲朋好友一起做好垃圾分类,提高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使我们的家园变得干净、美丽。”
瑶海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入社区、贴近群众的宣传活动,使居民进一步增强了对世界城市日和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也引导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介绍,瑶海全区目前已有959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全面使用,同时配备959名垃圾分类督导员,做好桶边值守工作。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共同推进、共同参与的局面,其中,厨余垃圾收运由三个月前的每天20吨,提升到现在的每天120吨,是原来的6倍。
完善垃圾分类“全链条”
10月31日上午,合肥高新区城管大队联合各社区服务中心,在蜀南庭院、城西桥家园、桂花园小区、玉兰公馆、科大附中高新中学同时开展世界城市日主题宣传活动。
在蜀南庭苑广场上,一幅幅小学生手绘的垃圾分类宣传画吸引了居民前来观赏,这些画向居民传播着垃圾分类环保理念。同时,广场设置宣传展台、展板,通过分类知识游戏大转盘、有奖问答等形式,面对面向居民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增加活动趣味性,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合肥高新区夯实基础设施,完善垃圾分类“全链条”。在中端分类收运管理中,该区针对沿街店铺实施公交化收运和定点收运双模式。有条件的商业街区建设分类投放收集点,定点分类收运,分别在3个商业街区建设分类投放收集点4个;空间局限的商业街区采取公交化收运模式,固定时间固定路线分类收运。
此外,该区按照“大分流、小分类”思路,投资2.8亿建设占地112亩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实现生活垃圾市级末端处置和区内前端收集的全流程、全种类、全境域衔接。预计2023年底建成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将助力实现园区大件垃圾、园林弃料无害化处置。
精准考核4814个垃圾分类投放点
记者从合肥市城管局获悉,今年以来,合肥市全速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全市共建成垃圾分类投放点4814座,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
同时,合肥对全市16座垃圾转运站进行厨余垃圾专用泊位改造,配备各类垃圾收集车807辆,其中厨余垃圾运输车153辆;在全市规划选址建设5座厨余垃圾处理厂;建成6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达到9500吨/日,3个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处理能力达到1600吨/日。
据了解,合肥对全市已建成的4814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精准考核,并强化督导力度,联合数字城管对垃圾投放站点督导员在岗率进行普查。132个小区参与全市首批精准投放示范小区创建,今年11月将进入区级评估阶段,12月市级进行评估验收。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合肥市区家庭厨余和其他厨余垃圾分出量达12304.14吨、日均410.14吨。较1-8月日均增长203.75吨,增长率为98.72%。全市居民满意率、参与率超过80%,知晓率超过90%。
为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下一步合肥市将着力提高厨余垃圾分出率,督促居民规范分类、规范投放,提高垃圾分类成效。同时,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增加不同类型的收运车辆,加大收运频次,优化收运时间、路线,张贴显著标识,接受社会监督,严禁垃圾积存、满溢、扰民,严禁前分后混、混装混运。
合肥市还将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对区级目标考核重要内容。(通讯员 胡少殊 李璐璐 解莉莉 万倩兰 万玉霞 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武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