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人大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铜陵市义安区东联镇人大以“聚民意,惠民生”为契机,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履职主线,坚持聚焦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不断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动态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急
每月6日,镇人大主动将代表联络站点扩容下延,以流动的方式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代表主动下沉村(社区)一线联系选民,与选民面对面沟通,听取意见建议,主动回应百姓关切。
(东联镇人大代表调研镇域水系灌溉现状)
镇人大牢牢把握“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从夯实党执政的根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加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建设和更新,丰富和拓展联系群众的渠道、方式和内容,推动人大代表扎根群众,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规定镇人大主席团成员每月要有两个半天主动下沉村(社区),了解社情民意,真实掌握群众在每个阶段不同的想法诉求,并体现到监督议题、审议意见、政策建议和具体工作中去。
运用“调研+论证”,提高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镇人大按照“构建科学合理、适度超前、链条完整”的目标定位,要求代表带着问题入村入企进行广泛调研,邀请专家共同论证,凝心聚力助推民生实事落地生效。2022年起,镇人大通过“一号议案”共实施了中干渠清淤护砌、苏州路—永新路沿线整治提升等4个民生实事项目,解决了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民生小事,深受群众好评。
始终置顶实现群众意愿需求利益
“村里通往电厂、钢厂等企业上班的道路没有路灯,对经常上夜班的我们来说夜里出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没想到跟我们选区的季代表反映了一下,政府就决定安装路灯了。”玉楼村选民张某高兴地说。
(东联镇人大代表季学来汇报“关于东联镇莲湖村部红绿灯至钟鸣镇交界处安全隐患消除的议案”)
镇人大代表、玉楼村村委会书记季学来在常态化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中了解到,坝白路东联段属于镇域的主干道,车流量大,尚未安装路灯,给百姓夜间出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季学来多次走访调研沿线村庄后,在镇人大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东联镇莲湖村部红绿灯至钟鸣镇交界处安全隐患消除的议案”,并以票决制的方式在6个候选议案中高票当选,议案也随后被镇人大及时转交给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听说坝白路增设路灯是人大代表提的,我们村在坝白路上的入口处没有设立公交站,每次都要步行很长一段路程,对我们老年人来说还是很不便利的。姚代表麻烦也去代我们反映一下吧!”毛桥村的村民找到镇人大代表姚建国反映问题。镇人大收到代表建议后,立刻联系镇“跑办代访”中心,与公路站、公交公司研究,在一个月以内完成了在坝白路省道S217线K780下行线处增设招呼站的建议,极大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出行。
为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落实好,镇人大还综合利用好各种监督方式,定期分领域检查人大交办事项执行情况,将民生实事纳入对部门、村(居)工作评考核中来,不断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今年以来,累计收集意见建议60余条,有效推动解决道路硬化、河道护栏安装、增设停车位等45项问题。
完善机制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
民生实事项目都是社会关注、群众急盼的重点项目,一经人代会票决确定,就具有了法律严肃性和权威性。2021年底,镇人大结合民主实践和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一号议案”制度,以“票决制”为主线的全链条式制度体系,把过去为民办实事的项目由“自己定、自己办”转变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实现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和最终的受益者,真正实现“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
(东联镇人大主席夏虎彬开展民生项目监督工作)
为将事关服务企业发展和提升群众生产生活品质的民生项目办实、办细、办好,东联镇人大利用“进展履职+视察监督”相结合,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及时了解工程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言献策并提出解决办法,既“把脉”又“开方”,以监督推动项目实施。
接下来,东联镇人大将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优势,形成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验收”的完整“闭环”,把每个民生实事项目都办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和创新工程。同时,发动人大代表征集明年的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推动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走深走实。(冯丹 汪槿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