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霍山县
霍山县革命烈士江宝华:女中豪杰 妇女解放的革命先驱
来源:孙仲 2023-11-29 10:21:52 责编:喻寒松 王逸群 实习编辑 蒋雨溪

1908年的秋天,霍山县黑石渡“江元顺茶行”里诞生了一个女娃,这就是江宝华,又名江素珍。其父亲对聪颖非常的小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宝华幼年不但没有受到封建恶习诸如穿耳缠足之类的摧残,反而养成她活泼好动,善于追求新事物的性格。

其父亲江纯白,原是湖北的一个移民,在战乱频繁的年月里,依靠一个堂叔在黑石渡这个小镇上落脚,办起了专为山东和京、汉等地来山里收茶、加工茶叶的茶行,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成为黑石渡一带首屈一指的富户。由于经常来往于京、沪、汉等大城市,其父与各方面人士广泛接触,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当时霍山社会中是位比较开明的人士。

1924年春天,江宝华考入霍山女子高等小学。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进步社团“新文化学社”,由于勤奋好学、思想敏捷、品德良好、乐于助人,入学不久就被选为学生联合会的领导成员。

是年秋,霍山教育界在安徽“六·二”学潮的影响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夺取教育经费的头争,江宝华、吴兆瑾等作为女学生的代表,参加了学潮运动。经过斗争,江宝华更加坚定了对革命的信念,在学校里,她一面认真地学习各门功课,一面如饥似渴地学习《湘江评论》《新青年》《少年中国》等进步书刊。通过对这些书刊的学习,江宝华的眼界开阔了,对革命的追求比以前更迫切了。她意识到:一个女子想获得解放,只有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追求革命,才能有劳动人民的解放可言,才能有妇女的解放可言。

霍山四高是传播马列主义的秘密地点。校长张静峰(又名张景坤)、教师张景会(又名汪洋)、刘白驹、刘毅等以教书为公开职业,秘密从事马列主义学习活动。江宝华不顾世俗的眼光,以火热的感情,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她的第一个举动,便是剪掉拖于身后的大辫子,在周末晚会上,她积极参与男同学们的讨论,与他们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妇女的解放,民族的未来。

1926年6月,江宝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安庆女中。安庆是当时安徽反动统治阶级的政治中心,也是革命斗争最活 跃的地方。宝华在这样的环境里,有机会接触仁人志士和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她大量地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社会进化史 》《向导》等进步书刊。积极向同学们进行宣传,作为旅外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的江宝华以她那平易近人的态度、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和追求革命的精神,把女中的学生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1927年3月,北伐军到了安庆,各界人民开展了欢迎北伐军进城的活动。在组织的带领下,宝华和“女中”的学生及进步教师积极制作标语、小旗、红幅等,投入了欢迎北伐军进城的紧张准备工作。北伐军进城后,她又带领女中学生,走上街头,历数军阀的罪行。1927年3月,她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四·一二”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举行了南昌等起义,拉开了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是年秋,皖西革命的创始人舒传贤回到了家乡,发动民众,开展革命运动,创建革命根据地。江宝华、吴兆瑾、文媛等共青团员同舒传贤一起回到家乡。从此,江宝华的生活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江宝华回乡后,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启发民众,创建革命武装,开展革命斗争的浪潮中去。舒传贤在东北乡创办了以“交换知识、联络感情、砥砺学术、主张公道”的“学术研究会”,以“研究学术”为掩护,在进步青年中传播马列主义探讨革命的方法和道路。在舒传贤的影响下,江宝华和吴兆瑾、赵文媛等在城关成立了“妇女协会”,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后又到新店河小学任教师,以教师的身份作掩护与叶怀传、叶怀畅等人秘密组织马列学习小组,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讲解革命道理。她利用一切有利机会给周围群众讲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宣传马列主义真理,讲解农民几千年受苦受难的根源和起来闹革命的出路。她凭着一种火热情怀,着的追求精神去影响、团结每一个与她接触的同志。是年冬,经党小组长刘毅、郝修德的介绍,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新鲜血液中的一个优秀分子。

1929年夏,为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被,发动皖西地区的农民运动,六安、霍山两县县委于豪猪岭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中央派王步文到会指导,江宝华同舒传贤、吴仲孚( 又名芦舒)等出席会议,讨论了组织武装暴动问题,成立了六霍暴动总指挥部,积极进行武装起义前的准备工作。11月8日,六安独山暴动后,舒传贤、吴仲孚等同志来到霍山燕子河,具体策划西镇暴动。此时,江宝华在六安中心县委妇女部工作。西镇暴动胜利后,创建了红三十三师,1930年4月12日霍山县城解放,建立了安徽省第一个县苏维埃政权。江宝华在县苏维埃内任裁判兼肃反委员。

西镇暴动后,吴仲孚到中央学习,1930年4月下旬回到霍山,任霍山第三届县委书记。江宝华与吴仲孚相识较早,为了革命工作朝夕相处,在革命的风暴中并肩战斗,逐渐产生了爱情。吴仲孚是六安县人,1926年入安庆甲种农校学习,1927年入党,后被派到霍山发展党的组织,领导农民运动,是霍山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了革命工作废寝忘食,四处奔波,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耗尽了心血。为此,他的家多次被敌人抄毁,特别是他为了革命和党的活动经费,把家里最后剩下的五斗田也卖掉的无私精神和品格,使江宝华十分敬仰。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理想,使他们俩由亲密战友而结为终身伴侣。

5月初,国民党皖新编第五旅潘善斋部,趁红三十三师去潜山援暴之机,占领了霍山县城。县委和县苏维埃机关被迫撤离,江宝华随丈夫吴仲孚和县委机关、红军一起转战于诸佛庵、道士冲、闻家店、漫水河以及英山、潜山、岳西等地。在大别山满山遍野又呈春色的时候,宝华的女儿来到了人间。为了表达她对红军的思念之情和重建皖西苏区的愿望,她将女儿起名为“红儿”。

在鄂豫皖军民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的形势下,1931年5月22日,霍山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在诸佛庵成立。江宝华被选为县苏维埃妇女会主席。为了建设苏区,发展苏区的各项事业和为第三次反围剿作准备,她不顾产后体虚,以饱满的热情,组织宣传队、儿童团、妇女会等,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地向群众宣传苏维埃政府的政策和人民群众翻身当家作主的意义。

在进行反围剿准备的日子里,她一面组织妇女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一面带动妇女送干粮、做军鞋,为支援反围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培养妇女干部,江宝华办起了速成识字班,为广大妇女干部扫盲,并以浅显的道理引导妇女认识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江宝华这个从封建家庭走出来的女性,在革命大熔炉里,被冶炼成一副铮铮铁骨,成为女中英杰。她的行动为广大妇女在追求革命真理、寻求自身解放的大道上做出了表率。在她的培养和带动下,一批批贫苦妇女,走出家门,参加了革命,成为皖西苏区建设和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 1931年的秋天,一个伟大的年青女性、一代女中英杰江宝华不幸遇害,年仅23岁。

霍山南岳山下,淠河岸边,至今人们还广泛传颂着江宝华这个光辉的名字。她为妇女的解放、革命的胜利不息战斗的一生和贡献,时常唤起老一辈同志的亲切回忆和怀念,也成为教育后代继承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江宝华虽然结束了一生的光辉历程,但她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鼓舞着人们在革命的大道上前进。(孙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