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霍山县始终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引导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努力成为新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和乡村经济发展领头雁。
该县坚持“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广大退役的优良作风,使他们扎根基层,更好地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大显身手,担当使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优先从退役军人中选拔优秀人才入党,优先从退役军人中培养村“两委”干部,退役军人党员依法优先推选为“兵支书”“兵委员”。
目前,全县共培育“兵支书”19人、“兵主任”17人、“兵委员”60人,占村“两委”成员总数的15%。在全县17个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中,全部设立了“老兵之家”,充分发挥“红耀江淮”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服务经验丰富、与服务对象有共同语言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宣讲国家政策、助力文明实践、促进就业创业、关爱老兵扶贫解困、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成立“红耀江淮”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生力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运行机制,组织军创企业、个体商户等退役军人志愿者500余名,各辖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50多支,共同发挥作用。如今该县“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成为一道亮丽的名片,彰显了新时代霍山县退役军人的风采。
该县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积极向上、攻坚克难的优良品质,激发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创业激情,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当好产业发展“引导员”。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与该县农商银行推出“拥军贷”。目前已对该县22名退役军人给予创业产业扶持,总金额已达1500万元,充分发挥了金融助力乡村经济产业振兴作用。将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兵支书”“兵委员”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县先后有30余名退役军人以及村“两委”干部被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
该县用好“兵支书”定向招录公务员岗位以及事业编制岗位的招聘政策,目前已有3名“兵支书”因工作出色被录用为乡镇级公务员。大力开展“兵支书”“兵委员”中“最美退役军人”“优秀退役军人”“最美双拥人物”评选宣传活动,切实发挥“最美”群体在社会各方面的典型引领作用。3年来,全县共评选出“最美”人物48名,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退役军人8名,“霍山劳动模范”1名,切实发挥了退役军人典型人物群体引领作用。
该县按照“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把“入口关”。各村(社区)摸底回乡创业退役军人等各类优秀人才,对有意向进入村级工作锻炼的人员进行走访了解,初步审核后上报。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结合实际,组织对上报人员的考核,并充分听取村“两委”和村民代表意见,择优纳入村后备干部管理。该县坚持把“选、育、管、用”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广大退役军人返乡干事创业,大力选拔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两委”委员,通过建强“兵支书”队伍、树立“兵支书”典型、发挥“兵支书”优势、优化“兵支书”服务等举措,培育了一批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打造一些乡村治理的“兵品牌”,真正实现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
该县让广大退役军人担使命、立新功,人人争当乡村振兴事业的实践者,使“退役军人”这一称谓充满阳光与担当、彰显出“兵”的价值情怀,通过自下而上推荐、各行各业挖掘,精心选树出一批投身乡村振兴、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兵支书”和返乡创业带头人。如:安徽极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刘波、霍山军创企业安徽海派匠工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义辉等,不忘社会养育之恩反哺社会,在乡村振兴中积极主动帮扶对接,解决退役军人就业35人,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霍山县李家河村“兵支书”何爱军、大化坪镇大化坪村“兵支书”彭巍巍、儿街镇石河村干部洪学亮、单龙寺镇卫生院院长柯涛等一批优秀退役军人,他们扎根基层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做山区百姓健康的“守护神”。
该县通过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更加激发了广大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孙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