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祁门:产业发展服务全覆盖  助力乡村振兴“满天星”
来源: 钱新胜 倪世锋 陈瑶 2023-12-04 15:17:53 责编: 王霞

这几天天气晴好,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安凌中药材种植大户桂成杰正安排劳力采挖已成熟的中药材前胡,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团的工作人员到现场了解前胡收成情况,征询种植户对正在实施的中药材种植奖补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在中药材种植大户吴大胜的黄精种植基地,服务团技术人员对退耕还林地块林下种植的黄精长势缓慢进行把脉问诊,指导种植户做好除草、施肥、排水等田间管理;石壁山宏远家庭农场是近年来高山林下黄精种植的典型示范大户之一,前2年已经种植黄精千余亩,今年秋冬又扩大规模整理出500多亩山场,近几天正在调运种苗,组织人力将种苗栽下地,服务团工作人员在现场了解到农场前期资金投入较大,而黄精种植产出周期较长,提出帮助农场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助力农场健康发展......这是祁门县正在实施的送产业指导、送政策信息、送技术帮扶等服务的“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团”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祁门县将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工作常态化,各涉农部门重心下移、人才下沉、服务“三农”、惠农富民,并且统筹各领域涉农人才资源,组建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团,努力把农民组织起来,把服务农村的各类主体动员起来,把支持“三农”的各类资源组合起来,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要素,激发农民致富的内生动力,从乡村产业发展供给侧、需求侧双向发力,推动全县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团围绕全县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到村、组、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精准的专业技术服务,做到推进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全覆盖,努力创建一批“组织强、产业旺、信用好、治理优、乡村美”的标杆村,辐射带动周边村,形成乡村振兴“满天星”,全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典范。

红茶、中药材是祁门的特色产业,为确保分类精准指导,使资源和产业形成较高程度的匹配,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团在摸清乡村产业、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基础、研判产业发展现状、梳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同时,科学制定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培育茶叶、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达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目标。同时,指导实施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加强产业项目长效管理;支持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产业基础较好的种养产业,开发特色化、多样化的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支持有条件的村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体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

在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中,依托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多元汇聚涉农数据资源,完善信用评价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促进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切实把乡村产业发展所需的专属金融产品,送到基层一线,立足农村主体资源禀赋,谋划优势明显、带动力强的特色富民产业;全力打造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服务新样板,更好满足农村信用主体融资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坚持项目带动,主动谋划,相关部门积极支持,服务团跟进服务,把分散的“三农”项目组合起来;推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现代种业工程提升、田园综合体、农村综合改革、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源实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并且依托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带头人、农业经理人、现代青年农场主等培训资源,以及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农业科技宣传服务等培训平台,精心设置技术培训课程,努力满足农民发展生产、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新要求。重点培训品种选育、土壤改良、疾病防控、种养殖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工贮存、食品安全、农业物联网、装备智能化,以及农副产品商标、农业技术专利申请、电商优质品牌培育、经营管理、创业能力素养、乡村旅游等乡村实用性内容,帮助加快成果转化推广和产业化。协调部门资源,搭建农副产品采购、销售、物流以及产需对接会、展博会等平台,促进产销对接。支持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生产大托管等服务,提升农户生产经营能力和组织化程度。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民主管理、合同管理、经营管理、财务审计等各项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经营运行、监督管理、权益分配等机制,引导建立风险缓释体系,防范自然、市场、金融风险,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竞争力。(钱新胜 倪世锋 陈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