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治超”利剑 保障公路畅行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3-12-14 19:35:45 责编: 武鹏

黄山,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美誉,是重要交通运输通道,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是损坏公路使用寿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黄山市交通执法支队内外联动,锁定目标,同频共振。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统领,以皖浙赣闽四省八市的“四省三边”协同为主线,以省市县际区域治超联动执法为突破口,推动交通运输执法一体化建设,构建联勤联动机制,有力打击各类货运车辆违法行为。为打造“七个强市”、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助推长三角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贡献交通执法力量。

微信图片_202312130821402

破解顽疾,精准施策。“一支队伍”执法: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前,执法职能分散、权责碎片化,存在多头管理、重复执法,路政、运政、海事等部门各自为阵,与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监管界限不够明晰。改革后,2020年组建市级交通运输“一支队伍”执法以来,不断在理顺职能配置,提高执法效能上下功夫,通过整合执法资源、优化管理体制、明晰权责事项、严格规范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促进交通综合执法权责统一、规范高效,充分发挥统一调度、力量集中的优势凸显;非现场执法:打破传统式“人海战术”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利用科技平台非现场执法,大大提高执法效率和精准性。全市建成具备指挥调度、遮牌研判、绕行稽查、源头分析等13项功能的科技治超平台,非现场治超卡点29个,投入使用超限超载检测站2处,在国省干线路网的重要路段和重要节点,布下一张全时段、全覆盖“天罗地网”,实现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识别和锁定,让超限超载车辆无处遁形;打通源头“关节”。推动全市重点货物源头企业安装称重检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并接入省治超联网平台。至目前,已有3家省级重点、2家市级重点货物源头单位已安装并接入,4家市级重点货物装载源头单位接入工作正在推进中,防线前移推动治超迈向长效常治,全面提升货运行业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  

微信图片_202312130821404

同频共振,内串外联。内勤联动机制形成:对内加强本区域与公安、高速公路交警等部门协作联动,实现从过去单一部门孤军奋战转为多部门联合联动治超。今年以来,二大队与绩溪县执法大队建立常态化整治机制,每月集中整治、每周突击整治,打响公路联合治超攻坚战;三大队与石台县、东至县执法大队签订《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区域执法协作备忘录》,定期开展跨区域执法行动;四大队与毗邻青阳县、泾县、旌德县等治超行动2次,查处超限违法行为3起;一、二、五大队联合行动,现场查获4台涉嫌严重超载限车辆;11月27日,休宁县大队与婺源县大队签订《区域联动治超执法协作工作备忘录》,并在两省交界处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跨区域联动能力提升:皖浙赣闽四省八市交通执法部门在黄山市签订联动合作协议以来,打破壁垒,解决四省边际城市政策标准不一、信息互通不畅、执法互助不融等棘手问题。浙江省衢州市和黄山市牵头,四省八市共同携手开发“四省边际联合治超智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抄告、证据互认、分析智控等功能,助力跨省及相邻地市(区县)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打击;互联互动取经:与河南省南阳市、信阳市,河北省保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交通执法部门开展交流学习座谈4次,赴江西省上饶市考察学习治超工作先进经验;与省内合肥、马鞍山、芜湖、宣城、安庆、阜阳等11个地市(含直管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就《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以及当前治超工作开展的瓶颈问题、治超工作信息共享、线索移交、处理、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联勤联动机制合力,为治超工作织密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

微信图片_202312130821401

线上+线下 ,全面展拓。线上借助:采取车辆定位跟踪、“以图搜车、北斗”通讯终端在线自动检测等技术,推动线上线下执法指挥及时高效落地。加强大数据分析应用,对涉嫌超限超载车辆进行精准识别,线下强化部署路面执法人员在公路沿线布控查处,精准打击遮挡号牌、强光灯干扰逃避治超执法等行为。线下展拓:11月初以来,以“驻勤+流动”执法模式,开展打击“百吨王”超载货车联合整治行动、“秋季治超”专项行动,并在全市重要国省干线设置执法驻守执勤点6处,实行24小时不间断治超;共享机制:建立交通、公安信息共享机制,针对部分超限运输车辆采取遮挡号牌、行走S弯、接龙、强光灯干扰等逃避处罚行为,将动态监控相关信息抄告公安交警部门,目前已推送货物车辆40台次,有力打击超限“漏网之鱼”。

今年以来,利用动态监测数据执法案件数占超限超载查处案件总数的58.9%。通过线上+线下治超有机结合,更加精准查处超限运输行为。如今,黄山市境内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好路率一直保持在优良以上,稳居安徽全省前列,高等级公路占比达12.6%,路况大幅提升,大中修项目由5年1次延长到8年1次,公路完好率达95%以上,在皖浙赣交界区域处于领先地位,公路通行能力明显得到提升。(鲁进保 朱国良 陈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