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西博物馆革命史展厅,屹立着这样一块石碑,它厚重沉稳,通体高2.85米,宽0.3米,厚0.23米,中间镌刻“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左下方铭刻霍山各界敬立,右上方标明建碑时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七月七日,通体碑文均为洋刻楷书,字体雄浑苍劲。
这块石碑原本矗立在霍山县城北抗日阵亡将士墓地上,为纪念在武汉会战中霍山战场上英勇献身的抗日将士。凝望这方石碑激情汹涌,回首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烽火岁月,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8月27日,日军第二军疯狂的向大别山门户——六安、霍山同时发起攻击,企图打通大别山直逼武汉。8月29日敌增至2000人,以飞机数架协同炮火掩护连续强攻,下午又对县城狂轰滥炸,守军坚守两天后减人过半,按计划退守,日寇侵占霍山县城。9月25日,日军教导队1500余人由联队长南浦湘吉率领从县城西犯,企图尽快打通大别山通道,在城西15公里处的鹿吐石铺一带遭遇国民党138师、171师和安徽省保安8团、4团的顽强抵抗。26日,日军抢占卡防岭及龙头岩高地,安置炮兵,居高临下,向我军阵地发起猛烈轰击,我方伤亡惨重,形势万分紧急。省保安4团某排将士冒着密集炮火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强攻龙头岩。宁让自己鲜血流,不让祖国寸土丢,全排将士壮烈牺牲,但全团官兵浴血奋战,坚守落儿岭并夺回卡防岭。惨烈的鹿吐石铺战役,守军死亡官兵410余名,毙敌1370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成为安徽抗战史上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战斗。
为铭记这段风云跌宕的抗战历史,1940年7月,霍山各界人士捐资修建这方碑刻,告慰烈士英灵,长存浩然正气。如今在霍山县落儿岭镇鹿吐石铺大捷纪念园里,另一块镌刻有200余名阵亡将士名录的石碑,吟诉着同样的英烈长歌。200多个名字拖着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或是家有慈母盼儿归,或是家有糠妻望夫归,但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之敌,为了父老乡亲不受欺凌,他们义无反顾,赴汤蹈火,身躯留在了战场,生命定格在永恒。
一寸山河一寸血,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两块雄浑凝重的碑刻共同见证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折不挠,奋起抗御外敌的坚贞、勇敢和担当。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储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