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2月2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合肥市包河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获悉,2024年,该区将壮大“四大产业”集群,立足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引领全省的科创CBD核心区。
发展动力强劲 全国排名提升
合肥市委常委、包河区委书记程雪涛介绍,2023年,包河区预计全年GDP增速6%左右、突破17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速7%左右、突破1300亿元;建筑业总产值增速8%左右、突破1100亿元;社消零总额增速8%左右,首次跨过“千亿大关”、有望突破1100亿元。亿元楼宇数量与税收总额均为合肥市第一,连续三年挺进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30强。数字产业蓬勃发展,获评全省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为全省唯一连续四年蝉联此项殊荣的县区。在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稳居第一方阵。尤为难得的是,在强手林立、愈进愈难的情况下,“全国百强”城区排名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晋升至第37位,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市辖区中排名提升至第32位,均居全省首位。
数字背后,透射出该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产业,是区域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压舱石。2023年,合肥市包河区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将重点产业由7个调整为4个,每个产业一个专班,发展方向更加聚焦。
文化产业成为该区鲜明特色,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区第16位,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5个项目列入全省十大重点文化项目,合柴梵木艺术中心成为文旅部“文化产业园区携行计划”全国首个落地运营项目。
金融产业集聚发展,金融机构总量突破500家,其中省级以上金融总部50余家,全年产业增加值预计突破230亿元,获评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人工智能视觉产业生机勃发,“中国视界”产业平台新落户研发项目9个。
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延链强链,集聚上下游核心企业20余家,包河汽车智能电控装备产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泰检测获评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获评省3A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亿航华东区域总部正式落户,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
现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研发的支持。
2023年,该区在促进科技研发及成果应用转化方面,硕果累累。
“科大硅谷”包河科创中心、“工大智谷”成果转化基地投入使用,“环高校科创带”规模初具,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包河互联网产业园晋升国家级孵化器,新涌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企业38家,总数合肥县区第一。国家高企达851家,连续2年净增超200家,年均增幅52%,总量居全省县(市)区首位。科技创新全国百强区排名23位,较2022年提升两位。全年签约重点项目80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包河“经济大脑”获全省推介,兑现区级产业政策资金2.86亿元,“包•办好”“金牌店小二”服务品牌更加响亮,荣膺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上市企业总数达15家,居全省城区之首。
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合肥市包河区2023年城市品质持续改善,“花漾包河”建设扎实推进,公园游园累计达109个;徐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巢湖包河段保持无蓝藻暴发的良好态势,南淝河水质有记录以来首次达到Ⅲ类水、发生历史性变化。
为让百姓生活更加美好,该区全力打造高品质旅游休闲空间,塘溪津门水街成为“网红街区”,贡街获评全国夜间经济示范街,滨湖方圆荟晋升“皖美消费新场景百强”。大圩、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双4A景区”一体发展迅速推进,“最美连接线”完全建成,“圩美宿集”整体开放,数字化种植工厂投产运营,现代都市农业蔚然成势。
全年,该区十项“暖民心”行动高质高标推进,婴幼儿托位千人拥有量位居合肥市第一、全省前列。专班化解住宅小区“停车难”,盘活停车位9000多个、新增城市泊位2.58万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高效推进,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挂牌成立。
该区还开展“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500余场,提供岗位超10万个,兑现就业补助资金1.14亿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4个,惠及群众2600余户、9000多人。建成安置房项目13个、约255.6万平方米。
聚焦“四大产业” 增强科创引领
2024年即将到来,程雪涛介绍,合肥市包河区将坚持“优势产业提效”“成长产业扩容”“未来产业先导”,做强新动能、抢滩新赛道、培育新支撑,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壮大创意文化、金融、人工智能视觉、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四大产业”集群,构建“百亿领航、十亿带动、亿元支撑”企业方阵。做优做强数字经济,努力把包河建设成全省数字产业新高地,以“数字变量”撬动“发展增量”。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发挥亿航华东区域总部牵引作用,集聚上下游企业,打造长三角低空应用场景先行地、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地。
2023年9月开始,为期3个月的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博会成功在骆岗公园举办,吸引数百万国内外游客现场打卡,推出一系列文旅活动,展示一批合肥市最新、最亮眼的科技创新应用成果,骆岗公园也成功入选今年十一长假全国20大网红旅游目的地名单。
2024年,包河区将重点围绕骆岗公园做文章,全力把“好声誉”转化为“生产力”,适时设立骆岗公园政务服务点,零距离、零时差、零缺项为企服务,打造引领全省的科创CBD核心区、业态高端的总部经济新高地。推动楼宇经济迈上新台阶,加强优质企业导入、提升入驻率,力争税收亿元楼宇增加到22座以上。力争全年新签约重点项目8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6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
在科技创新方面,程雪涛说,包河区将深入落实“科技即产业”的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科技创新全国排名挺进“20强”。比如:将依托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合工大智能研究院等平台,建设超大型孵化器综合体,释放科技创新“虹吸效应”。深度融入长三角科创网络,探索打造高层次“科创飞地”。支持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建设更多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力争新增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2个以上。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力争2024年净增国家高企超200家,实现“两年破千、三年翻番”。大力招引科技龙头项目,力争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超110家。
2023年,合肥市包河区成为全省首个社消零总额破千亿城区。2024年,该区将继续发挥商业综合体集聚、特色街区众多的优势,组织开展“购物节”“消费季”等活动,提升“吃、住、购、娱”全链条体验,持续扩大传统消费。用好汽车购置税减免、家居换新等政策,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依托环巢湖岸线、南淝河右岸等优质生态空间,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型消费。持续引入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推动消费向高品质升级。
此外,该区还将加快建设公园城区,依托骆岗公园、巢湖水岸等最为宝贵的生态资源,以环城公园、南二环高压绿廊、塘西河公园等绿带为脉络,推动各类口袋公园、街头游园、生态公园互联贯通,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形态。持续实施“花漾包河”行动计划,启动环巢湖乌桕树生态带建设,扩建提升滨湖森林公园红杉林景观等。
经济、民生快速发展的包河,更注重文化强区。2024年,该区将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持续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包公园文旅集聚区建设、大圩—滨湖森林公园双4A景区一体发展,推动合柴1972、安徽美术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力争旅游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50位。(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郜征 通讯员 郝梦瑶 包育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