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山县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多张手抄红色歌谣。隽秀的字迹跃然纸上,岁月的沧桑映入眼帘,仿佛也把人们拉回了风云激荡的土地革命时期。在鄂豫皖苏区的创建巩固过程中,为动员广大群众参与革命并开展有效的组织宣传工作,鄂豫皖苏区响应中共中央宣传教育策略,积极倡导发挥革命歌谣的宣传作用。
“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贺新春,财主家里鱼和肉,穷人家里冷清清;二月里来是花朝,杏花香罢李花飘,穷人饿得皮黄瘦,只恨劣绅和土豪……”这是《十二月叙苦歌》的歌词内容,是霍山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主席赵小波根据孟姜女调作词创作的一首“穷人歌”。因为当时识字者少,歌词通俗易懂,意义深远,而且农民最喜欢唱歌,所有农民都会唱这首红色歌谣,引领了无数人唱着这首歌走上了革命道路的。
当时的霍山地瘠民贫,加上敌人的封锁和“围剿”,革命歌谣的诞生和传唱,便成为劳苦大众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哼唱歌谣成了他们在生活中抒发革命情怀、控诉黑暗世界的重要出口。赵小波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和所见的困苦生活,生动描绘出苏区人民被压迫、被奴役,奋起反抗的决心和意志。
纪念馆里珍藏的赵小波及其他革命同志创作、摘抄的革命歌谣不止这一首,虽然内容有别,但它对革命的作用却是一致的,表达了苏区军民对旧社会的仇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它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
今天,战争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当那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来的时候,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浑身充满力量,这就是红色歌谣的魅力,这种魅力已经深入骨髓,融入血脉,世世代代会永远传唱下去,永远记住红色歌谣背后的历史,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懈奋斗。(魏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