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郎溪县
宣城“兵支书”陈福元:“驻”进村民心坎里 “助”出“金色”山这边
来源:殷超 2024-01-25 10:33:54 责编:侯剑 胡明兵 王逸群

45c19dc71a9d46ac36f0d87ccb84548

冬日暖阳里,顺着柏油路,进入伍员山脚下的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干净整洁的村道,粉墙黛瓦的徽式民居,每栋房屋的侧墙上,都画着与村子有关的民间故事。《人民日报》曾以“四看山两边”的独特视角,让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逐渐步入全国人民的眼帘,2023年7月《光明日报》更是用头版头条两个整版报道了苏皖两个山村的嬗变。如今乡村换新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下吴村发展再一次迎来机遇。

此时,一位驻村兵书记正扎根在这个“山这边”的村子,走进田间地头看实情、进家入户摸“家底”,谋划着如何因地制宜帮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通过注入乡村振兴的“新血液”,助力下吴村实现再次嬗变。

65b05713f6adf564da73145b1771412

扑下身子“融”村里,当好“山这边”引路人

见到宣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驻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陈福元时,他正在查看村节点打造建设情况。每天在村里转一转,掌握村容村貌变化动态,定期前往村民家中走访,倾听村民们的意见,帮助有需要的村民解决问题,已成为陈福元的习惯。

2021年,听到宣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要派驻工作队员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这一消息后,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怀有感情的陈福元主动申请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下吴村作为“明星村”,未来的发展能否达到组织要求、符合群众期待,这是一个考验。“但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为群众做些实事,我有信心。”陈福元怀着敬畏之心开启了自己的“驻”村工作。“驻村工作不仅是身驻,更要心驻”,来到下吴村开展工作后,陈福元时常思考“干什么、怎么干”,他两个月的时间里,跑遍全村19个村民组,600余户人家。挨家挨户入户,脱贫户、一般户、党员户、村民组长、种茶大户等一户不落。他走村串巷、走访入户,熟悉村容村貌,了解村情民意,遇到群众不在家,就选择在晚上登门拜访,碰到外出打工的,就电话联系对方,把了解到的情况逐一记录在笔记本上。    

“要因地制宜的想办法、谋出路,想办法让‘明星村’实现再次嬗变。”通过走访陈福元了解,2013年下吴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不足5000元,2014年被列入贫困村序列,2017年出列贫困村序列,在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产业振兴上,驻村帮扶工作要从“输血”向“造血”进行转变。下吴村有着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种出来的茶叶品质好,产品供不应求,他带领村两委在村集体林场率先建设白茶产业基地并发包;同时,念好“茶叶经”,他利用下吴村丰富的荒山资源,吸引溧阳客商到村开发荒山种植黄白茶,做大产业规模。截至目前全村共有优质黄白茶1万余亩,30亩以上规模茶叶种植户38家,成功打造兔子岭、伍员雪珍、上马石等10余个乡土特色茶叶品牌,不断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用心用情做帮扶,当好“山这边”贴心人

“老百姓的事没有一件是小事”,这是陈福元从驻村开展工作常挂嘴上的一句话,他也是这样做的。2022年疫情期间,下吴村工作队率先提出了解决老年人出行“码上难”的问题,帮助老年人解决寻医问药、出行交通、绿码提供等事项近万余人次。同时,协调解决村民日常矛盾纠纷40余起,帮助化解重点信访事件6人次。

2022年初冬天降暴雪,给驻村工作队带来考验,驻村工作队连续十余天全部驻村抗灾防险。外地采茶工意外猝死,保险公司不予理赔,家属漫天要价,村里人手紧张,驻村工作队主动靠前,多方协调,该事圆满解决。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采取“两固定一随机(每月、节假日固定、遇有需要随时上门)”模式,及时安排、及时督促、及时检查,不仅自己帮扶的两户脱贫户生产生活稳定,其他50余户脱贫户情况也了然于胸。2022年初以来,不少村民反映土地流转费用没有及时到账,下沉了解原因后工作队当即和村“两委”商量研究解决办法,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分工到人、明确责任,限定办结时限和要求,一周之后再回访时,流转费用全部到账,村民给予高度评价,满意率100%。

b219bdeec4bf58f0a5e88a9249224ca

“我到每户群众家里去,村民们都会热情的称呼‘领导’,我告诉他们,我也是在农村出生长大,大家身份都一样,用拉家常的方式来了解群众的真实声音,处理问题中只要公平公正敢较真就没有办不好的事。”陈福元在工作中发现和群众打交道不仅要实,更要用心用情,方式也要更接地气,这样大家才没有任何顾虑来反映真实情况和诉求。

踏踏实实谋发展,增强“山这边”硬实力

下吴地处苏皖交界处,陈福元以“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的契机,积极与溧阳天目湖镇对接,共同探讨生态经济和绿色发展。2021年,江苏天目湖生态水源地建设有限公司和下吴村就洙漕河流域的水产养殖退养和土地流转达成协议。下吴村以村集体流转形式流转土地3080余亩转包给天目湖镇,每年增收61万余元。同时,苏、锡、常等地的客商多次到村研讨联合发展,投资兴业劲头十足,“双招双引”工作稳步推进。

下吴村有山两边的故事,有连接天目湖景区的旅游大道,有地相近人相亲的天然优势,陈福元建议,发展民宿经济,是下吴村新一轮发展的破题之作。陈福元的这个想法,不仅得到村班子的支持,更得到了村民们的响应。吴定义就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位。他曾在外跑运输,前几年回乡做起茶叶生意。眼下,他已经把自己家装修成了“花涧民宿”。有满山遍野的茶园,有稳定的茶叶收入,可吴定义还是响应村里的号召,“我们村现在这么美,一定会有更多的游客来,这是一个好机遇哩!本想在民宿上试一试,没想到‘火出圈’。”

结合《宣城市推动艺术乡村建设工作方案》,下吴村走上田园艺术乡村发展路子,利用村民自建的民宿空间,不断植入艺术元素,积极唱响乡村文化振兴主旋律。目前下吴村在艺术乡村建设上已前期投入1000余万元,先后完成伍员山登山步道建设、茶绿樱红景观游步道建设、游客驿站改造运营、中国经典书画馆建设、村新风堂建设等项目,村口的十米灯塔点亮下吴的乡土情怀。一系列实打实的产业帮扶举措,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大家幸福感越来越强。近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43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57.6万元,2022年实现村集体收入翻一番,突破百万大关,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万元。

三年的时间里陈福元始终保持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他和队友一起践行着驻村用心用情帮扶的初衷,以下吴村的长远发展和村民的致富安康为出发点,一步一个脚印助力“山这边”再次嬗变。(殷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