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滁州市经宣传发动、推荐申报、材料评审,共评选出“职业健康达人”57人。近年来,滁州市通过加强健康管理、改善劳动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等活动,培育挖掘了一批“职业健康达人”,他们中有的是企业职业健康分管领导、有的是职业健康专职管理人员、有的是重点岗位一线工作人员、有的是职业健康知识宣传员,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是职业健康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近年来,滁州市进一步推动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和用人单位职业管理水平,有力推进了全市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职业健康企业建设等专项工作开展,为持续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劳动者健康的良好氛围、筑牢职业健康防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力挈监督执法之领 着力改善生产环境
职业病防治工作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为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滁州市卫健委以监督执法手段,围绕“三多”,强化协调联动,在预防、救治和保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职业健康主体责任落实。
执法检查次数“多”。2023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检查用人单位832家次,较2022年提升了4.1 %,开展双随机检查171家,同比增长13.75%,下达整改意见书115家,同比增长139.58%;开展约谈7次,约谈企业78家;全市职业健康累计立案12起,罚款92.8万元。
“对于处罚我认为,诫大于惩。”滁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惩的目的是为了端正行业标准,规范企业执业行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也是落实法律的实施,但惩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还是要减少或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给作业人员带来的伤害。
专项治理成果“多”。2021年省卫健委部署开展的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滁州市不仅仅完成了30家矿山、冶金、化工用人单位的专项治理,更结合实际推进水泥、建材等3大行业25家用人单位完成了治理。同时,滁州市进一步深化粉尘、化学毒物噪声超标用人单位的专项治理,累计核查企业信息16577家,确定2022-2025年治理企业515家,涉及超标岗位821个。相关企业完成申报、培训并纳入申报系统“专项治理模块”。
企业现状改善“多”。2023年上半年,共督促开展职业健康体检38880人,同比增加10.8%;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127个,定期检测146个,同比增长35%和11%。通过督促用人单位采取工程治理,已有700个岗位治理合格。
诚履健康服务之步 着力提升防治能力
人民健康高于一切。职业健康事关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为此,滁州市卫健委控源头、抓支撑、强保障,大力提升职业病防治本质水平。
强化源头管控。紧盯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确保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从根本上提升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水平。2022全市开展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项目291个,同比增长36.6%。
狠抓技术机构。组织全市所有职业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了业务培训;开展了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全覆盖监督检查,并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回头看”。同时,抽选4家在滁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延伸检查,并就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
强化兜底保障。滁州市3家康复点为更好地服务所在地的47名康复患者,参照省级康复站要求,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全年累计康复服务1035次,满意率100%。
奏响宣传引领之歌 着力打造纷呈亮点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正确,才有行动的高度自觉。滁州市卫健委结合实际,“十指联动”,奏响职业健康宣传“协奏曲”,通过多种形式的大力宣传,提高了全社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增强了企业法人为职业病防治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借力“三个活动”。充分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职业健康达人”和“健康企业”评选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专家机构进一线,服务对象强联动,全力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关心职业健康的良好氛围。机构改革以来,累计新制作宣传视频50余件,其中1件作品入围国家卫健委和总工会作品征集并获得三等级,2件作品获得优秀奖;累计评选市级“职业健康达人”213人、“健康企业”19家,其中2家入选省级“健康企业”,1家入围国家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名单。
紧盯“三类人群”。职业病防治工作,防是关键。滁州市大力推进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劳动者职业健康培训工作。2023年,先后组织开展了15期职业健康培训,累计培训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1717人;督促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培训10余万人次。
全力推进“三进”。组织专家“进企业、进机构、进学校”,开展职业健康知识讲座、咨询等宣传活动,利用“农村小喇叭”播放职业健康科普知识。2023年上半年累计开展“三进”活动257场次,发放宣传材料2.3万余份。
一切为了群众健康。面向未来,滁州市卫健委将进一步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努力开创职业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陈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