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好队伍!就是我们常坟镇专职调解员常战常胜的诀窍!”日前,谈及调解工作,76岁的专职调解员陆云军感受颇深。除了陆云军,在怀远县常坟镇专职调解员的队伍里,一共有3名老兵,他们仿佛一杆旗帜,全心全意调解着人民群众的矛盾和纠纷。
“周一例会,每日晨会,调前预案,调后复盘……咱们在军队里就是这样干的。”面对采访,75岁的孙洪山轻车熟路地拿出厚厚一摞文书娓娓道来。早在2017年,在怀远县司法局指导下,常坟镇便积极推选了陆云军等四人前往怀远县司法局进行专业学习,随后便成了专职调解员。由于其中三人早年都是军人,加上又都在村里、镇上工作多年,人熟、地熟的同时,也有威望、有经验,因此,四人刚一上手,便协助当地公安、司法等单位化解了多件矛盾,继续发挥着自身的余热和优势。
“抓实前段治理,关键在人。”随着常坟镇调解队伍逐渐扩大,2024年,整个队伍已经拥有10名专职调解员,且每个人都是共产党员。人虽多了,心却更齐了。“团结!团结!还是团结!”“老兵”孙洪山神情高亢地比画着,仿佛刚打完一场胜仗。原来,在队伍建设上,“选优配强”是根本,“责任压实”是基础,最初的三位老兵,不但将军队作风带到了调解工作中,更通过党建引领,将同事们的心牵到了一起。更重要的是,在怀远县司法局的指导下,常坟司法所在每周例会都会安排所有人集中学习《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不断提高着专职调解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同时,每年还积极组织专职调解员参加各级举办的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会等。
在采访中,一位专职调解员推着一台近乎散架的电瓶车喘着粗气走了进来。“唐桂虎,又跑去地里了?车咋还坏了?”“这家实在太远!不过好在终于又调解成一例!”专职调解员唐桂虎曾经是孔岗村的党支部书记,自从加入了专职调解员的队伍里,也被那股“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精神感染着,不怕累不怕苦,利用周六周日加班调解,最终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及60万元的家庭纠纷。笔者翻看着桌面上的材料,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甚至不少登上了国家级、省级的报纸、杂志、电视,可这些“老兵”,这些曾经的“村干”,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骄傲,满心只有调解成功的成就感。
据怀远县司法局统计,2023年,常坟司法所专职调解员们一共化解矛盾纠纷254件,其中甚至包含了10件难度较大的信访积案。面对累累硕果,怀远县司法局也积极做好了相关保障,不仅有常坟镇每人每月650元的值班、生活补助,怀远县司法局对已调解成功的案件在补贴的基础上,每件案件再补贴50元,让调解员们无后顾之忧。如今,常坟镇依旧紧紧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继续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徐东明 吕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