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柏溪乡:强化基层源头治理 推动人到“格”中去 事在“网”内办
来源: 朱文 2024-02-24 17:36:58 责编: 王霞

人与人之间多一点谦让,便处处皆有“六尺巷”。可在日常生活中,邻里、夫妻之间往往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伤了彼此之间的和气,也往往因为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久拖不调,久调不成,最后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祁门县柏溪乡为进一步做好辖区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断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力量下沉,优化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和温度。

建立体系,下好“先手棋”。1.强化组织建设。柏溪乡成立以书记、乡长为组长,政法委员为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派出所、司法所、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政法委员牵头、综治中心实施、职能部门配合、各村具体落实的“一体化”矛盾纠纷调处组织体系。2.定期开展摸排。在辖区内合理安排网格员的管辖范围,落实网格化排查制度。扑下身子钻“矛盾窝”,全面掌握婚恋家庭、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突出矛盾,真正做到抓末端,治已病;抓前端,治未病。2023年度,共摸排化解矛盾纠纷35起,处理信访事项6起,网上信访办结件1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3.日常跟踪回访。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跟踪回访机制,及时关注纠纷动态,采取实地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全面掌握了解群众对化解结果的满意度,认真听取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及意见建议,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切实将矛盾彻底化解,防止已化解的矛盾出现叠加、反弹和升级。

多方发力,砌牢“基础桩”。1.联动合作促和谐。充分发挥“左邻右舍”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平安建设入户问卷调查和法治宣传,变“单枪匹马”为“联合作战”,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化解,让矛盾纠纷从“有结”变“有解”。2.线上调解化纠纷。畅通信息化诉求渠道,利用矛盾纠纷二维码上报平台,村民只需手机扫码便可自行反映情况,网格员收到信息便会第一时间上报解决,为当事人提供少跑路、高效率的纠纷解决新机制。3.建立台账排隐患。按照日排查、周汇总、月分析的原则,乡村两级对排查出来的各类矛盾纠纷,按照矛盾纠纷类型、矛盾概述、责任单位、处理结果等方面进行细化,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宣传培训,画好“同心圆”。 1.以老带新,提升队伍战斗力。为提调解队伍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技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柏溪乡积极组织开展培训活动,让优秀的调解员分享自己的事迹,教方法、传经验,为调解队伍传经送宝,助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的多元解纷队伍。2. 法景融合,打造法治大广场。精心设计打造法治文化广场,让群众在休闲、散步、健身活动同时,也能学习法律知识,使法治文化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提高了法律素养,为推进法治平安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氛围。3.深入宣传,提高意识暖人心。结合综治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时间节点,采取入户走访、微信宣传,举办文艺汇演等形式,以《宪法》《人民调解法》等为重点内容,开展法治宣传,引导群众“遵法、守法、用法”,着力提升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2023年来,共举办各类宣传活动8场次,开展法治宣传1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品1000余份。(朱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