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博望区
博望区退役军人王立诚:梦在云端 “飞”出精彩
来源:王永霞 2024-03-15 17:35:35 责编:侯剑 许梦源 王逸群

去年的这个时候,王立诚一片迷茫,他不断地问自己:脱下军装我能干什么?未来路在何方?一年后,当他站在田间地头,手持操作杆,眼睛追随着半空中翱翔的无人机,目光坚定,充满自信。他知道他找到了答案:梦在云端,他要用无人机飞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对未来,他也曾迷茫过

2001年12月,王立诚出生在博望区新市镇横山村。2021年,中专毕业后,为了圆自小就有的当兵梦,他报名参军,经过层层选拔,进入了海军陆战队某旅。

2023年,当了两年兵的王立诚退役。退役后去哪?这个问题,王立诚从来没有犹豫,因为他知道他要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因为这里有他的母亲。王立诚的父亲2008年因交通事故去世,母亲身体一直不好,他要回来照顾她。

去年3月,王立诚带着4万多元一次性退役金及其他费用回到了家乡。离家两年,刚回来那几天,他欣喜万分,可一周过后,就开始焦虑、迷茫。“不能成天呆在家里,总得找个事情做做,这样才能养活自己和母亲。”3月11日,回想退役后的情景,王立诚坦言,他也为未来发愁过。

自小干农活,尤其是父亲去世后,小姑妈一家对他家照顾颇多,王立诚很感激。姑妈家承包了70亩地,入伍前一有空,他就去帮姑妈干农活。退役回来后,他也来到姑妈家,3月份正好是小麦除草、施肥关键期,姑妈一家3口人忙了3天才施完肥。

“要不买台无人机,既可以帮助姑妈家干活,也能接其他人的飞防业务?”王立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姑妈一家,姑妈、姑父都非常赞成。2023年3月底,王立诚花掉所有从部队带回来的钱,并在博望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申请6万元贷款,买了一台无人机和一台小货车,以姑父的名字成立了“陈大水植保飞防服务专业合作社”,他任法人代表,正式开启了创业历程。

G:/宣传/活动/3.11市电视台采访王立诚/IMG_20240311_102342.jpgIMG_20240311_102342

“随叫随到,肯吃苦”

3月11日上午, 无人机载着大半桶化肥,在横山村彭塘自然村成片的麦田里来回飞舞。螺旋桨转动,肥料均匀洒落,看似轻盈、洒脱,但一路走来的苦,只有王立诚知道。

买完无人机、货车,王立诚几乎身无分文,还背着几万元的债,如果接不到业务,钱就打了水漂。

也许怕什么就真的会来什么。没名气、又年轻,一开始很少有人找他。“经常半个月才接到一笔业务,挣的钱还不够生活。”王立诚有些焦虑,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认真地做好每一个业务。

横山村党支部副书记、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于培欢对王立诚的印象也非常深刻,“早出晚归,晒得黢黑,但乐呵呵的,似乎就没有难倒他的事。”

“不管什么时候找他,随叫随到,小伙子肯吃苦,大太阳下,操控无人机,一站几个钟头,忙完到饭点了,我们喊他去家里吃饭,他从来不去,不给我们添一点麻烦。”种田大户王广木自从请王立诚帮忙给水稻施肥后,就认准了王立诚,今年200亩麦田的除草、施肥依然交给了他。

像王广木这样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到了2023年6月份,王立诚每天手上都有活,有时候一天甚至好几家。业务范围也从横山村扩大到南京江宁一带。

“农忙季节经常一天睡两三个小时,凌晨出门,半夜回来是常事。”王立诚笑着说,可能在部队经常训练习惯了,再苦、再累他都能坚持。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美好的生活。从夏种到秋收,半年时间,王立诚购置无人机等设备花的钱就全都回本了。初次尝到成功喜悦的他,今年2月份,又采购了一台能承重140斤的无人机准备大干一场。

“今年的目标是挣20万元,希望能够实现。”对于未来,王立诚也早有打算,先积累一些资金,再租田种,因为他有无人机,除了耕地、收割需要借助外力,其余都能自己完成。

创业过程充满艰辛。 博望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黄良军表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非常重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问题,通过基层服务站进行摸排,对有需要的退役军人,将及时给予资金、技术、资源上的扶持。

G:/宣传/活动/3.11市电视台采访王立诚/IMG_20240311_100816.jpgIMG_20240311_100816

追求个人发展,进入大学学习

事业上有了起色,王立诚也开始追求个人的发展。早在2019年6月,省教育厅联合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对新入伍士兵开展了“入伍即入籍、退役即入学”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已经参加征兵报名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均可报考。

去年9月,王立诚进入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目前是一名大一学生。“学的是药学,这对我目前的工作也有一定帮助。”王立诚说,自己还年轻,要多学点知识,以后的创业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踏实。(王永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