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金安区
抹不去的军旅记忆——紧急集合
来源:胡小炜 2024-03-21 18:05:48 责编:李伟 胡明兵 王逸群

新兵连前期的一天晚上,正在宿舍进行体能训练的我们听说夜里有紧急集合演练,顿时感到紧张不已。紧急集合是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进行的集合,是部队应付突发情况的紧急行动。

其实在入伍之初,班长就手把手地教我们打被包,一根被包绳,一床军被,在班长熟练的缠绕操作下,三横三竖的“豆腐块”迅速成型,我们看得很过瘾,可训练起来总是笨手笨脚。班长因此经常告诉我们,打不好背包,紧急集合就会受拖累。我们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对紧急集合十分忌惮。

熄灯号响起,我们躺到床上不敢入睡,甚至有人连衣服都不敢脱。迷迷糊糊中,我不知何时进入了梦乡,一觉睡到起床。原来是虚惊一场。

又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们带着白天训练的疲惫,正在沉沉地入睡,突然一阵急促的哨声传来,打破了夜的寂静,班长用低沉的声音喊道“紧急集合,快起床。”我们哪敢松懈,快速地穿上衣服,忙乱地打背包、找水壶、寻挎包,不见光亮的20多人的大宿舍,气氛顿时紧张异常。叮叮当当的碰撞声,东西掉落的咕咚声,背包绳的拉扯声,不绝于耳。班长不停地催促快点下楼集合。有战友开始冲向了楼梯。楼梯上传来阵阵咚咚咚的跑步声。可我的背包还没有打起来,我开始着急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手脚似乎也不听使唤了。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训练场,全连基本上都到了。

整队集合。手电筒的光束连同连长的眼睛一排一排地从我们面前闪过,然后定格,队列中不断有人出列示众。一遍还没检查完,连长气得脸都绿了。只穿一只袜子的,没系鞋带的,手里提一只鞋的,反穿裤子的,没穿上衣的,记错纽扣的,忘带帽子的,没挂水壶的,还有因背包散架抱着被子的。连长身后的指导员忍不住笑出了声。

讲评,提要求。指导员要求报数查人,一查,竟少了一个人!全连慌乱起来。因为新兵连有跑兵的现象,这是新兵连的大忌。连长怀疑是不是趁乱跑掉的。再点名细查,原来是少了我们班的于涛。“分组搜查,务必找到人!”随着连长的一声令下,我们三人一组在营院里拉网式寻找起来。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找遍了营院的每个角落,直累得两腿发软,眼冒金星,却一无所获。怕影响第二天的训练,连长只好下令让我们回去睡觉,等天亮再作打算。我们耷拉着脑袋,气喘吁吁地向宿舍走去。

刚进楼道,一阵阵鼾声传来,均匀而有力,带着强烈的节奏感,在寂静的楼栋里显得特别的清晰。什么情况?有人在睡觉?我们疑惑地进到了宿舍,却发现于涛正在呼呼大睡。可把班长气坏了,掀开被子,一把将睡梦中的于涛薅了下来。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于涛可就遭罪了,受到了一连贯的惩罚。

自那之后,连长改变了紧急集合的训练方式,由连队组织模式变成了排组织。训练的频次明显增加。我们都变得敏感而焦虑。特别是于涛,对夜间的哨音尤其感到恐慌。他甚至每晚睡前都喝足了水,然后不厌其烦地上厕所,顺便在走廊里发掘刺探每一个情报,发现有一丁点可疑征兆,马上给我们报信。

睡梦中我无数次地听到哨声和脚步声,然后惊恐不安地醒来。

今夜,你会不会来?这不是歌词,而是悬在我们心头真真实实的疑问。紧急集合永远像一部悬念影片,何时发生、何时集合一概不得而知。我们在焦虑和不安中度过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后来,有经验的老兵给我们传授技巧:听到哨音之后,最要紧的是先穿好军装,再系紧鞋带。我们恍然:果真是经验之谈啊,那么多的洋相不都是出在穿军装上吗?

再后来,随着各种训练的深入,我们的作风养成、协同配合、反应速度、抗压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对紧急集合不再感到恐惧,反而能轻松应对了。这也许是我们成长历练的结果吧。(胡小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