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增设电瓶车停车棚,解决居民停车和充电难题。”“我建议修建篮球类运动设施,满足居民健身需求。”……近日,在枞阳县枞阳镇建设社区“流动小板凳”议事会上,社区干部、物业代表和居民代表正围绕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听众议、汇民智、解民忧。
近年来,枞阳镇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板凳调解会”+“微协商”,摸准群众思想动态,掌握不稳定因素,一旦发现苗头,全力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力争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防患于未然。
按照“努力让群众生活更美好、努力让社区运转更高效、努力让城市运行更安全”的基层治理工作目标,枞阳镇开展党群服务中心提标升级行动,高标准建成社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矛盾化解、高效服务、全能网格一体化建设,有效解决了服务阵地面积小、功能缺、服务弱等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社区治理核心是人,关键靠人。为破解社区力量不足问题,枞阳镇优化网格设置,建立网格力量配备机制,做到人手1套“民情台账”,常态化开展“敲门问需”活动,让“小网格”发挥“大能量”。
枞阳镇依托社区治理服务中心,成立以小区党员、热心公益的群众代表为骨干的小区共治理事会,常态化组织发动群众参与解决公共服务、物业管理等事务,先后收集解决小区文体休闲设施缺位、无电瓶车充电车棚、“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一老一少关怀等问题100余个,真正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