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专题报道
戎创宣城丨以刀言志传佳艺——记皖南朝晖竹木雕刻博物馆创始人靳朝晖
来源:沈军 2024-04-14 20:19:30 责编:李晓磊 胡明兵 王逸群

图片3

他曾是一名军人,高中毕业带着满腔热血,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火热军营;他也是一名匠人,在根雕事业上潜心钻研,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从军人到匠人,变的是施展才能的平台,不变的是敢拼敢闯的本色。他就是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竹木根雕传承人——靳朝晖。

靳朝晖与木头的缘分,从幼年就已结下。

时间追溯到二十世纪70年代,那一辈的孩子们没什么像样的玩具,皖南山区多的是木头,大人们习惯将木头做成桌子、凳子等实用性家具。靳朝晖看在眼里,总是学着就地取材将木头加工成弹弓、玩具枪等小玩意。渐渐地,靳朝晖对木头越加钟爱,常常一坐一下午,眼见一块块木头在自己的手中成形,他便深感满足。

但随着靳朝晖学业的繁忙,这一爱好慢慢被搁置。1985年,18岁的靳朝晖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的一名新兵。在部队的日子里,靳朝晖倍加珍惜,苦练本领,抛洒青春与汗水。1990年,靳朝晖带着不舍光荣退役,但五年的军旅生活也让他重塑了自我,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技术是练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退役后的靳朝晖选择重拾了儿时就感兴趣的根雕技艺,沉下心与刻刀为伴。为了锻炼根雕技艺,他每天早起晚睡、废寝忘食,对着几十斤的木头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一天上千次的雕琢,刻刀磨破手是家常便饭……部队的经历让靳朝晖的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精益求精的钻劲。只要坐在木头前拿起工具,他就进入了“旁若无人”的专注境界。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摸索,靳朝晖逐渐掌握了选材的要领和雕刻技艺,一块块村民们看不上的烂木头,经过靳朝晖的雕刻变废为宝,成为一件件富有生命和灵魂的作品。

靳朝晖沉迷于根雕,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技艺逐渐炉火纯青,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2010年,其作品《禅》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金奖;2011年,靳朝晖走进了中国根雕艺术最高奖——“百花奖”的评选,凭着作品《神算》和《北方之神玄武》捧回了金奖;2012年,靳朝晖作品《恩》荣获2012年十二届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此后,他的多件作品也屡获国内外各大奖项,被中国木雕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美国旧金山华人联合会等多家国内外机构收藏。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省皖南竹木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宣城市首批拔尖人才等,享受安徽省政府技能人才特殊津贴。

图片4

2012年,靳朝晖自主投资创办了“皖南朝晖竹木雕刻博物馆”,并已成功申报宣城市首家民办博物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安徽省工艺美术促进会艺术交流中心、宣城市文联创作中心、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4年9月,皖南朝晖竹木雕刻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獠牙半张的毒蛇、活泼灵动的小鹿、云遮雾罩的山水、淡然超脱的智者……在皖南根雕艺术馆,摆放着形态主题各异的根雕作品,原本枯朽陈旧的树根,经过靳朝晖的精雕细琢,或变山水奇景,或成飞禽走兽,形神兼备、意境万千。目前馆藏作品五百多件,是靳朝晖三十余年积累下来的优秀作品。这样高规格、高品质的艺术场馆,吸引了市内外根雕爱好者前来参观游览,开馆至今已接待30余万人次参观。

如今虽已功成名就,但56岁的靳朝晖依然坚持着根雕匠人的本心。在皖南朝晖竹木艺术馆,有一处僻静的空间,靳朝晖常常在此创作,一坐就是一天。“根雕创作者要有着一双发现的眼睛,每一个树根都是大自然的艺术品,都有着独特的美。”靳朝晖介绍说,“雕刻之前我们会仔细端详、揣摩,根据木头的纹理、走势构思图案,进行加工。根雕讲究的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保持树根最自然的状态才是好的作品。”

“木雕只能做减法,所以每一笔每一刀都要格外小心。”靳朝晖说,由于木雕是一件不可逆的作品,只要一个步骤做坏,整件作品就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细致地将木头从粗到细、由表及里地刻凿,再经过修光、打磨、着色、上光等多个步骤,一件匠心独运的木雕作品才得以完成。所以,雕刻作品往往要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

30余年来,靳朝晖一直坚守在家乡,挖掘和发扬皖南竹木根雕文化和技术。近几年,随着政府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根雕技艺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喜爱,靳朝晖打心眼里高兴。“根雕传承是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分内的事,这些年皖南竹木雕刻博物馆一直对社会免费开放,也是希望更多人能够走进根雕、了解根雕。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也通过举办展览、授课、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宣传皖南根雕这门技艺,与院校合作筹备组建竹木根雕文创小组,带领学生对外进行专业艺术交流等活动,种种举措让越来越多人对我们皖南竹木根雕产生了浓厚兴趣,有利于根雕技艺的传承和发扬。”靳朝晖说。皖南竹木根雕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能够更好地让根雕技艺传下去、走出去。

如今,靳朝晖更致力于将根雕作品创作与传扬本土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他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德人,我的艺术灵感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和皖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会持续秉持工匠精神,做好本地根雕技艺的传承、发展和保护工作。”2017年,他开始创作广德名人系列,让张光藻、许道珍、邓国安等五十位历史名人以根雕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独特的雕刻语言真实再现广德历史。在丰富广德博物馆展陈内容、展示厚重广德历史文化和历史名人功绩的同时,对广大民众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主义教育,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

靳朝晖深知,根雕艺术根植于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互为表里,不可分割。2019年,怀揣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扬竹木根雕文化的初心,靳朝晖着手创作《山海经》大型系列主题根雕作品。经过几年的潜心创作,赋枯木以灵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九尾狐、腾蛇、蛟龙等经典神话形象,通过这些或豪放粗犷、或质朴秀丽的艺术作品,把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和奇珍异兽以根雕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沈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