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回到地方,他退役不褪色。不一样的“战场”,不一样的“身份”,却有一样的“角色”和“立场”。在基层治理的新战场上,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的誓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不改的为民情怀,他就是舒城县南港镇龙潭村营长方飞。
1991年,初中毕业后的方飞就跟着老乡在南港当地学建筑手艺。1992年底,镇上对各村开展适龄青年摸底工作。由于方飞吃苦耐劳、政治素质高,在众多报名参军的青年里脱颖而出。经体检政审合格,1992年底到部队当兵,1995年底退役返乡。回来后重操旧业,慢慢地熟悉了建筑行业,逐渐成为当地一个小包工头,成立施工队,带领10余人创业致富。
2006年底,龙潭村请方飞同志帮忙参加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在农普工作中,他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后经镇组委考核通过,党委研究决定,方飞成为了一名正式村干部。
自担任村干以来,方飞多次被评为南港镇“先进个人”“优秀村干部”。作为一名村民兵营长,他以身宣传和教育本村群众和年轻人,每年都为部队输送优秀兵员,至今无一退兵现象。他热情为困难群众办理医疗、生活等帮扶救助,经他所办的金额累计达100万元以上。
龙潭村大营组村民王金付,全身瘫痪,一直想改变住房环境。方飞得知情况后,通过村两委会议研究并上报,积极帮他与镇民政办联系,后上报县民政局,为该户争取到2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圆了王金付的新房梦。新农合收缴工作中,龙潭组朱缓户因对新农合缴款政策不甚了解而不愿交钱,他就多次上门劝导,仍是不缴,最后他只好自己掏腰包垫付。
恰恰就在当年,朱缓生了大病,这时该户找到村“两委”,请村里帮忙补交,村书记把政策详细跟他解读,朱缓这时才后悔莫及。这时,方飞把卡拿出来给他,说明事情真相。朱缓顿时泪奔,甚是羞愧,当场把垫付的新农合款全部还给方飞。
在办理失地农民保险工作中,方飞深知农民没有土地,就没有生活来源。村里有位潘永芝老人,当别人都拿到钱,她却领不到钱时,万分着急,找方飞帮忙。那时网络还不发达,方飞通过多方咨询,终于查明失地农民保险打不上卡的原因,并及时联系上级经办人员把钱补发给老人。
2017年正月底的一个星期天,该村塘埂组村民王某某来村委会说要起诉儿子儿媳,当天方飞在村里值班。王某某告诉方飞,丈夫已瘫痪五年,平常坐的轮椅早已损坏,不能正常使用。她自己也股骨坏死,行走不便,还患有糖尿病需常年吃药。她想让儿子为老父亲买一辆轮椅,不料王某某将想法提出来后,儿子媳妇便为此大吵起来。
方飞听完老人哭诉后,首先劝说老人消消气,待自己了解清楚情况一定给老人评理。待老人回家后,方飞来到王某某家中,单独找王某某儿子了解情况,并劝说老人儿子儿媳:“父母年纪大了,都生病了,情绪不好,我们作为子女要多体谅老人……”吴某某儿子听完方飞的劝解后,感到悔恨不已。方飞表示,你们家庭实际困难情况我会向村委会汇报,并表示自己周一上班便到镇民政办为其父亲申请轮椅。在镇民政办协助下,方飞陪同老人二次去了县残联办理残疾鉴定,之后他个人自掏腰包租辆面包车把申请到的轮椅送到王某某家。
从2006年到村参加农业普查至今,方飞已在农村基层工作了19年个年头。19年如一日,把辖区群众一件件“小事”实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退役老兵的初心使命。(赵金龙)